閩江上的木筏。
閩江上的竹筏,漁夫用鸕鹚(讀作「盧慈」)捕魚。鸕鹚又名「魚鷹」,善潛水捕魚。
閩江上的竹筏(Cormorant boats)。漁夫把竹筏撐到江心,將筏上的鸕茲趕下水去捕魚。攝於福建福州,約1920至1937年間。
閩江氾濫,水淹家園,居民撐筏渡江。攝於福建福州,約1890年6月間。
閩江上的舢舨,船工在船尾搖櫓使其航行。「舢舨」源自「三板」協音,由左、右、底共三片大板拼接而成的平底木船,通稱為舢舨。船長約3.5公尺至4.5公尺,捕魚、載客、載貨都可。
攝於閩江口尖峰島(Sharp Peak-island, 又名川石島)附近,約1915-1920年間。
舢舨,沒有桅桿和風帆的小船。攝於閩江口尖峰島附近,約1915-1920年間。
閩江口。靠岸,沒有桅桿和風帆的是舢舨,適合在渡口擺渡之用。
閩江上的舢舨,背景還有一艘觸礁失事的舢舨。約1920年左右
閩江上的麻雀船(Sparrow Boat)。閩江水淺多礁,船夫手下水拖船前進。
閩江上的麻雀船,船頭尾尖,底成鈍角形,狀似麻雀,適應閩北山區河流險灘多、灣道多的特點。
閩江上的麻雀船。常組成船隊,前後可以互相照應。
閩江口的麻雀船。背景為福州馬尾(Pagoda Anchorage)。
因 各地河道不同,麻雀船形制略有差異,名稱也不盡相同。
閩江上的麻雀船。下航運送稻米;上航運載鹽和日用百貨,也兼營客運
閩江上,三艘並排的蜑民船(也稱連家船、溫麻船、五會船、五帆船)。蜑(讀「但」),古同「蛋」。傳統上蜑民(也稱連家船民)漂泊於水上,終生以船為家。攝於福州港,約1910年。
從閩江南岸的倉山(南臺島),遠眺閩江。圖中房屋聚集處為中洲島,其南岸靠牆停泊的是沒有桅桿的蜑民船,其北岸停泊了兩艘是有多桅桿的海船(未繪出船身)和一些江船。背景有高塔處為福州城區。美國傳教士莫理循(G.E. Morrison, 1862~1920)繪製,約1884年。
從閩江南岸遠眺福州。圖近處為倉山(南臺島)上渡口附近,到中洲島的江面上停泊了許多福州蜑民船。江面近天際線,在中洲島左方為萬壽橋。
閩江上蛋民船聚集的場景。繪於1850年左右。
福州萬壽橋,是各種海船沿閩江西行的終點。
圖中可見有帆的海船和無帆的蜑民船分別停泊在萬壽橋的兩側。攝於1910年左右。
閩江上的福州江南橋(倉前橋)。橋的兩側停泊的船隻類型不同。攝於民國時期。
閩江上的蜑民船(連家船)。圖左為福州萬壽橋(Foochow Bridge)。攝於1927年。
福州內河上的蜑民船(連家船)。
閩江上的蜑民船(連家船)。穿梭於中洲島南岸夾縫中,沿岸的木厝即蜑民搭建的簡陋居所。圖中背景為中洲島南岸的江南橋(倉前橋,Short Bridge)和倉山(南臺島)。攝於福州,約1907年左右。
閩江上的蜑民船(連家船)。圖中背景為福州萬壽橋(Foochow Bridge)約1907年左右。
閩江洪汛期間,南北兩岸都泊滿了許多蜑民船。攝於福州,約1920-1930年間。
閩江洪汛期間,蜑民船被衝到江南橋(倉前橋,Short Bridge)的尖嘴橋墩上去了,1893年。
江縣城外的閩江岸邊,停泊了許多蜑民船。約1910年。
蜑民船在閩江上下游都可看見。
閩北地圖,附古今地名對照。閩江位於福建省境內,全長577公里,兩岸多山,水道浪小礁石多。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