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過年日記:超越表哥成為紅包王(圖)


昨日,沙面小學開學典禮結束後,同學紛紛亮出新春道具,熱鬧喜慶。

「過了一個新年,收穫就是收了多少紅包,全班40多個學生,過半學生的日記話題離不開這個,一本本日記看下去,感覺學生們似乎在‘斗富’。」看著收上來的寒假日記,廣州天河區某省一級小學的陳老師皺起眉頭。陳老師擔憂,紅包越送越厚,送祝福變成拼面子,不得不讓人反思。

日記:給「紅包」最厚的更疼我

記者翻開一些日記本,不少學生確實對「紅包」津津樂道。「……過年收紅包是我最渴望的事情,爸爸媽媽帶著我去親戚家拜年了,一圈下來,我的口袋已經裝滿了糖果和壓歲錢,我跟媽媽一起數壓歲錢,超過1萬元呢,我今年已經超越表哥,成為紅包王了吧?今年,XXX同學的生日會,我也會給他封個大紅包……」

另一名學生寫道:「……通過今年的對比,我知道了,大伯的紅包是最厚的,有1000塊。小叔就不行了,才給了100塊,原來還是大伯更疼我……」

「這些日記都是二年級的小學生寫的,童言無忌,看了不知該哭還是笑了。」陳老師說,「壓歲錢」本是壓「祟」的錢,是一種飽含祝福的禮尚往來,不在多少,只圖吉利。值得警惕的是,成人相互攀比令「紅包」變味,扭曲「紅包」在孩子心中應有的意義。

家長:建議學校開展理財教育

「小小壓歲紅包,竟成為衡量感情親疏、有無面子的燙手‘燒包’,不僅累人,也容易使孩子從小就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家長張先生也感覺到,這幾年「紅包」行情一路看漲。他認為,壓歲「紅包」應該學香港,大多數家庭都是十幾、二十元港幣的「統一價」,回歸純粹的祝福本質。

也有家長建議學校開展理財教育。家長劉女士說:「對於過年的一些‘紅包’習俗,家長可以跟孩子解釋,幫助孩子理解‘紅包’的意義。但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對待金錢,培養良好的價值觀,則需要學校有系統的理財教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