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何過年?燃燈守歲 講歷史故事(組圖)
孔子闔家爆竹迎春
孔子、亓官氏、孔鯉戲雪
孔子師生棗山守歲弦歌「南風」迎新
孔子闔家守歲講古迎春
以畫孔子聞名的「孔子畫派」代表畫家郭德福歷時三年在瀋陽創繪出專題賀歲歷史組畫《孔子過年》。該組畫由《青年孔子闔家守歲講古過年圖》《孔子師生棗山守歲弦歌「南風」迎新圖》《孔子與家人戲雪圖》《孔子闔家爆竹迎春圖》等五幅國畫作品組成。首次以年文化的專題藝術視角描繪出孔子與家人、學生過年迎新春的生活場景,展示出孔子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家庭、熱愛學生,追求美好理想的人文情懷。也展示出春節文化的豐富多彩、源遠流長。
《青年孔子闔家守歲講古過年圖》描繪出除夕之夜,青年孔子與兒子孔鯉、女兒、妻子亓官氏闔家燃燈守歲,孔子為兒子、女兒講歷史故事的溫馨瞬間。畫中孔鯉手臂懸掛的儺戲面具既增添了年俗氣氛,又暗示出歷史故事的傳說色彩。《孔子師生棗山守歲弦歌「南風」迎新圖》,首次描繪出孔子師生在周遊列國期間,在異國依家鄉年俗,壘棗山守歲弦歌古詩《南風》的過年生活場景。《孔子與家人戲雪圖》《孔子闔家爆竹迎春圖》則將繪畫視角定格在孔子與兒子、女兒、妻子燃竹、堆雪人迎春過年和諧快樂的節日生活。
郭德福介紹說:孔子迎春過年嗎?我在重走孔子周遊列國之路時,對此做了專題探訪,據說春節興起於舜,已有4000多年,俗稱「過年」。孔子時,魯國亦有迎春之俗,孔子就是因為春祭後,沒有得到國君應分給大臣的祭肉,而離魯赴衛,開始了周遊列國之旅。孔子曾評論家鄉禮俗:「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以之閨門有禮,故三族和。」據相關資料記載,公元前兩千年的一天,舜繼位天子,率百官和民眾祭天地。後來,人們便把這一天定為春節。舜還曾彈五弦琴,吟詠《南風》詩:多麼和煦的南風啊,可以解除我們百姓心中的憂愁;多麼及時的南風啊,可以增加我們百姓的財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南風》由於表達了養民愛物的和諧氣象,而為歷代所推崇。孔子很喜愛弦歌此詩,曾評價說:「德如泉流,至於今,述而弗忘。」據此我畫出了此組畫。組畫中的壘棗山、守歲、燃爆竹等過年生活細節,都源於我在重走孔子周遊列國之路時,搜尋到的孔子家鄉的古老年俗。壘「棗山」就是將蒸熟的頂部有棗的麵食,壘成山形,一座「棗山」可供全家過年食用。「棗」同「早」寓意早登高峰,事業豐收。「守歲」則源於古時的傳說,為避一常在歲尾之夜傷人作祟的「怪獸」,親人便在大年三十之夜相約聚於家中,徹夜燃燈閑談,避凶趨吉,乞願新春和諧康泰,稱為「守歲」。古時,當地民間傳說有名叫「山臊」的病魔,春天遇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於是古人迎春時,有燃竹以其爆裂之聲祛除病邪的風俗,俗稱「爆竹」,隨著火藥的發明,後來逐漸演化為春節燃放的鞭炮。
郭德福為了畫好此組畫,曾重走孔子周遊列國之路,遍訪孔子師生生活之地,一路采風蒐集到許多生動的創作素材。郭德福吸收了山東年畫的民間裝飾風格,融入水墨丹青技藝,既注重孔子與家人、學生過年迎新的神態刻畫,又營造出濃郁年俗文化的生活情趣。郭德福還在組畫中題寫了長篇題跋,以畫記史,以畫述史,使該組畫可讀可賞,圖文並茂。
據悉,像這樣以年文化專題藝術視角,描繪孔子與家人、學生過年迎新春生活場景的歷史組畫,尚屬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