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詠虎古詩(圖)
虎,乃百獸之王,名列十二生肖之三,也是古詩中常見的吟詠對象之一。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未見詠虎的詩篇,卻可見到一些詠虎的詩句。比如:「有力如虎,執轡如組」(《邶風·簡兮》),「襢裼暴虎,獻於公所」(《鄭風·大叔於田》),「取彼譖人,投畀豺虎」(《小雅·巷伯》),等等。其後的楚辭中也有一些詠虎的詩句。比如:《招隱士(淮南小山)》中有三處涉及「虎」,分別是「猿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虎豹斗兮熊羆咆,禽獸駭兮亡其曹」。楚辭之後,至唐代之前的詩中,也僅見詠虎的詩句,而未見詠虎的詩篇。唐代詩人儲光羲的《猛虎詞》可謂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較早詠虎的詩篇:「寒亦不憂雪,飢亦不食人。人肉豈不甘,所惡傷明神。太室為我宅,孟門為我鄰。百獸為我膳,五龍為我賓。蒙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高雲逐氣浮,厚地隨聲震。君能賈余勇,日夕長相親。」此詩雖僅寥寥數語,卻使猛虎的形象活現於讀者的面前,給人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唐詩及以後的詩,詠虎的詩句與詩篇都很多,且內容頗為豐富。
古詩詠虎,有的成為成語的出處。比如:「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詩經·小雅·小旻》)是成語「暴虎馮河」的出處。此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其比喻義則為「冒險行事,有勇無謀」。有的成為成語在詩歌方面的書證。比如:「畫虎豈類狗,忘筌在得魚」(〔宋〕彭汝礪:《馬上讀書寄君時》二首之二)之前句是成語「畫虎類犬」在詩歌方面的書證。此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畫虎不成,反倒像狗」,其比喻義則為「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君家嚴君業夔伊,虎視眈眈雄四夷」(〔宋〕晁補之:《題李偁推官頤齋》)是成語「虎視眈眈」在詩歌方面的書證,其出處是《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虎凶猛無比,被稱為「百獸之王」。古詩中以「猛」字來修飾「虎」的詩句數不勝數,僅《全唐詩》與《全宋詩》中便有不少這樣的詩句。在《全唐詩》中,以「猛」與「虎」兩個字連用的,共有57處;以《猛虎行》為題的,有李白、韓愈、張籍、李賀、李咸用、齊己等詩人之作。在《全宋詩》中,以「猛」與「虎」兩個字連用的,共有205處,如梅堯臣的五律《道傍虎跡行》前兩聯「朝履猛虎跡,暮宿猛虎林。猛虎終夜嘯,陰風生遠岑」,用到「猛虎」的便有三處。
正因為虎凶猛無比,其他動物包括人們對虎歷來具有畏懼心理。這在古詩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宋代詩人孟賓於的詩句「眾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滿山畏獨虎」(《句》),這是反映動物「牛羊」對虎的畏懼心理;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月明遊子靜,畏虎不得語」(《宿青溪驛奉懷張員外十五兄之緒》),宋代大詩人陸游的詩句「行人畏虎少晨起,舟子捕魚多夜歸」(《初寒》),清代著名詩人顧亭林的詩句「空山向晚城先閉,寥落居人畏虎狼」(《居庸關》二首之二),這些是反映人們對虎的畏懼心理。
正是對虎具有敬畏心理,有人往往「狐假虎威」,以虎為之壯膽揚威,這在古詩中也有所反映。宋代釋惠崇《句》中的「殺氣生龍劍,威風動虎旗」(其五十三)與「劍靜龍歸匣,旗閑虎繞竿」(其九十),這些是反映古人以「虎旗」壯膽揚威;宋代范仲淹《出守桐廬道中十絕》(其三)中的詩句「寧知白日照,猶得虎符歸」與梅摯《五日公宴》中的詩句「虎符新合晚芳天,良會難並樂與賢」,這些是反映古人以「虎符」作為調兵遣將用的兵符。
虎,令人談虎色變,也令勇士奮起打虎。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有武松壯士景陽岡打虎之精彩場面。古詩中也有打虎之佳作,宋代詩人汪襄的《捕虎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獵夫鼓勇欲生擒,失利寧虞傷手足。
我令壯士八九輩,袒裼而往敢退縮。
持戈踴躍皆直前,不顧爪牙加牴觸。
於菟怒鬥力已困,白刃紛然刺其腹。
不施陷阱設羅網,須臾俄聞就縛束。
未逾半晝捷書來,撫掌驚嗟大神速。
百夫肩舁向城市,塞巷填街爭縱目。
皆雲古昔未曾有,不比春山得麋鹿。
這裡選錄的是此詩中的一部分,雖僅寥寥數語,卻使壯士「捕虎」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再現於讀者的面前,給人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
古詩詠虎,有的反映了彼時彼地的風俗習慣。「寅」為虎,相傳五月寅日,夫妻不能同房而眠,否則,便會遭到老虎的傷害。清代舒位的《黔苗竹枝詞·紅苗》「織就班絲不贈人,調來銅鼓賽山神,兩情脈脈渾無語,今夜空房是避寅」,反映的正是彼時彼地流傳的避寅之習俗。
古詩詠虎,有的並非實詠虎,而只是以虎為喻或以虎為襯托,言在此而意在彼。《禮記》有「苛政猛於虎」之說,以虎比喻「苛政」可謂形象生動,一針見血。古詩中以虎為喻或以虎為襯托的也絕非個別現象。有時,詩人們在詩中以「畏虎」比喻那些可畏之事。宋代詩人呂本中的詩句「七年此端居,畏病如畏虎」(《符離阻雨》),這是以「畏虎」來比喻「畏病」;歐陽鈇的詩句「愛山如愛酒,畏暑如畏虎」(《句》其十五),這是以「畏虎」來比喻「畏暑」;許棐的詩句「倦骨畏寒如畏虎,可曾一步出柴扉」(《迓張宰》),這是以「畏虎」來比喻「畏寒」。而漢魏間著名詩人王粲的詩句「西京亂無像,豺虎方遘患」(《七哀詩三首》其一)則是以「豺虎」比喻攪亂「西京」、致使民不聊生的一方惡霸。以虎為襯托的,具有代表性的有唐代詩人裴說的詩句「深山不畏虎,當路卻防人」(《旅行聞寇》)與宋代詩僧釋居簡的詩句「民不畏虎寧畏官,汝遑恤我輸官難」(《第三度風潮》),前者以「不畏虎」反襯「寇」之可畏,後者以「不畏虎」反襯彼時彼地貪官污吏之可畏,也皆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