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的城市化能否終結春運之災?(圖)


2013年1月28日,廣州至長春的列車上擠滿回鄉過年的旅客。在為期四十天的春運期間,中國大約有2.2億人搭乘列車旅行。(AFP)

一年一度的春運之災成為媒體不變的話題,連媒體人自己都興奮不起來了。不過,面對如此巨大的人口流動事件,你又不能不把它當作一個新聞來處理。至少,每年都有新數字和新狀況。去年春運的規模突破30億,今年估計突破34億。

我記得大約十年前當鐵道部為加速高鐵投資進行宣傳的時候,他們曾經試圖製造一個幻覺,當高速鐵路網路建成之後,春運之災將大為緩解。今天,你已經找不到描繪這個圖景的專家們了。現在鳳凰衛視請來的專家給出的最新權威言論是,要解決春運問題,要麼就把客運能力提高十倍,讓百分之九十的運力經常閑置,要麼就把春運期間的價格提高十倍,讓高價壁壘打消百分之九十的人春節旅行的念想。換句話說,春運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但是,這位專家顯然有意忽略了中國春運之災的根本原因是億萬農民工被迫在春節前結束勞動合約,除了回到農村的老家,無處可歸。因此,有的所謂經濟專家提出用車票高價來平衡供求的方案,無異於逼著農民工馬上造反,因此是一種荒誕的主張,不可能被當局採納。

農民工這種高度「中國特色」的勞動制度,是中國最具爆炸性的社會因素。它把中共製度化的城鄉對立和貧富差距,以最直接、最不可持續的方式呈現在大城市和富裕地區,為中國的未來種下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即將上任總理的李克強,決定把城市化作為他建功立業的主要方針。人們不禁會問,李克強的城市化能不能終結中國的城鄉二元格局,給中國社會帶來穩定與和諧,從而終結中國目前的眾多社會災難,包括終結一年一度的春運災難?

從邏輯上推理,城市化至少能夠大大地緩解一年一度的這種人口大遷移,因為許多農民工可以成為正式的城市居民,因而無需一年簽一次勞動合同,甚至一年換一個城市打工,這樣也就無需每年春節都不得不回農村過年。

但是,李克強的城市化願景實際上並沒有回答一些要害的基本權利問題,中國的勞動體制和人口遷徙模式依然極為含糊不清。比如說,未來進城打工的農民,是否可以自動地獲得當地居民的權利?而且,一個要害的問題是,對於同一崗位,本地居民有沒有優先被錄用的權利?僱主對外來的、沒有本地居民權的勞工的工資歧視是否違法?還有,隨遷子女和老人的權利如何界定?如何避免對他們的歧視?如何避免同一個城市有幾種不同身份權利的局面?

事實上,我們看不到李克強的城市化藍圖對這些問題給出了任何實質性的回答。這說明李克強的城市化其實不可能消除目前中國大規模剝奪外地農民工的基本勞動制度,因此,不可能鏟除中國春運之災的根源。

從李克強關於城市化的各種言論來看,他完全不能擺脫GDP主義的思維。他的城市化打的算盤和當年朱鎔基加大投資「鐵公雞」(鐵路、公路和機場)的算盤是一樣的,他甚至以為城市化的算盤比鐵公機更高明,因為城市化對居民收入的刺激更大。

不知道李克強是真的不懂還是假裝不懂,他的城市化「工程」 的社會和政治風險要遠遠超過朱鎔基的「鐵公機」,因為朱鎔基的"鐵公機"迴避了人口遷徙這個最困難的問題,而城市化則不可能迴避這個難題。

不過,不管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李克強高調鼓吹城市化,同時又迴避城市化的各種權利難題,反映了中共新領導人的一個真問題,那就是他們對於面對的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其實並無良策,他們的所謂「三個信心」也沒有什麼根據。

因此,李克強即將大力推行的城市化,將不可避免會成為加速中國社會和政治危機之舉,不要說這個城市化不可能終結一年一度的春運之災,而且在所謂「城市化」推進之後,這個春運之災會更有可能成為引爆各種危機的導火索。

本文留言

作者梁京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