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甲午戰爭 釣魚島若戰必敗

明年,2014年,就是中日甲午戰爭一百二十週年了。對中國來說,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戰爭,是一場大悲劇,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轉折點。一向被國人視作「蕞爾小國」的日本,竟然把龐然大物中華帝國打敗了,敗得又是那樣慘。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結果不僅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廷還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了遼東半島、臺灣及澎湖列島,並賠款白銀2億兩。網友梁應權推薦作者劉夢溪的文章說,其實還不止此數,有專門研究者說,總數加在一起,是2·5669億兩,而且要用英鎊來結算。後在俄、德、法的強烈干涉下,日本很不情願地答應清廷以3000萬兩白銀贖回了遼東半島。

網友川人轉載《中國青年報》上作者海君的文章回顧說,北洋水師是晚清洋務運動的傑作,甲午海戰時,中日雙方參戰的艦船實力相差不大,海戰的結果卻是北洋水師被打得落花流水。關於北洋水師失敗的原因,官方和民間各有很多說法,諸如什麼:朝廷修建頤和園挪用了海軍軍費,什麼海戰指揮不力、炮彈不足、彈藥摻假,以及有的艦船在海戰中臨陣脫逃等等。但北洋水師完敗的根本原因,不在硬體,而是在軟體。人們經常會覺得,為了一塊國土的控制權,應該不惜一戰,當年甲午海戰之前,大家也是這樣認為的,以致於當時主戰的一方被視為愛國者,而冷靜反戰的一方卻屢屢遭人痛罵。

網友感悟蒼穹引述專欄作者余曉平的文章反問道,最後的結果怎麼樣?主戰的人並沒有上戰場,但卻讓整個北洋水師葬身海底,中國非但沒有得到任何的土地,反而失去了臺灣列島。那些主戰的人不知事後到底作何感想?他們才不會管這些,他們照樣享受朝廷裡的榮華富貴,並沒有為戰敗付出任何代價,這些人才是真正的賣國賊呢。如今那些明明知道中國航母只是擺擺樣子,嘴裡卻一直在叫囂什麼「為了釣魚島與日本不惜一戰」的人,也是如此。

有研究結果表明,近代世界國與國之間的實力較量,其實就是「現代化水準」的較量!雖然從「GDP世界第二」等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統計數據上,你很難否認當今中國已經「現代化」了,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中國早在一百年前的洋務運動後期,就已經是一個「現代化」大國了。專欄作者熊飛駿的文章回顧說,十九世紀後期的大中國GDP也是世界第二(第一是英國),並號稱世界第六大海軍強國,以及亞洲第一大軍事強國,北洋水師則號稱「東方無敵艦隊」。

那時蕞爾小國日本的海軍實力則極為勉強地屈居世界第12位,一說是16位;GDP就相差更遠了,充其量只有大中國的N分之一。你能說百年前的中國已經「現代化」了嗎?當然沒有!否則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第六大海軍強國也不會被屈居第12位的日本海軍打得全軍覆沒了。不過,有研究數據顯示,當今中國的國際地位還不如崩潰前的滿清帝國,究其原因,「現代化」不只侷限於物質層面,還有精神層面。精神層面首先就是政治體制,其次則是社會文化和國民素質。

一個國家精神層面的現代化內涵,就包括了「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平等、廉潔政府、珍愛生命」;而不是什麼「官本位、特權,等級、腐敗」等等。一個國家的內部矛盾歸根結底就是「官民衝突」,一百年前的日本雖然還沒有全民直選國家領導人,但卻基本實現了法治和憲政:政府開始說真話了,司法獨立了,政府廉潔了,官權退卻了,民權上升了。百年前的大中國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先前的「定遠」和「鎮遠」鐵甲艦,有德國克虜伯工廠生產的射程最遠的大炮,以及GDP世界第二的響亮名頭,但在精神層面卻仍然在玩「國進民退」和「官進民退」那一套。

例如,小民見官必須下跪磕頭,到處依舊是假、大、空的官話套話,官場的貪污賄賂無孔不入;法律依舊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工具」等等。由此可見,野蠻落後國家的官員都是高高在上的「青天大老爺」,而現代化國家則是「人民大爺、官員孫子」。國家現代化的進程就是玩「民進官退」,「限制官僚權力」,「把權力裝進籠子」和「人民當家作主」等等。考慮到現代化的本質就是「官權」對「民權」的讓步!所以,甲午海戰時的中國現代化水準,實際上要遠遠落後於日本!難怪大塊頭的中國被小個子日本在威海衛軍港打得全軍覆沒了!

綜上所述,余曉平的文章點評說,當年北洋水師為朝廷打仗,人們的信念是,國家的東西是皇帝的,我的東西是我的。根據君主立憲制的原理,日本人現在打仗的信念則是,國家的東西只有名義上是天皇的,實際上也是我的,我的東西更是我的。中國人現在是什麼情況呢?國家的東西只在名義上是我的,實際上卻都是黨的,我的東西甚至隨時都有可能不屬於我。現在,不是怕美帝的問題,也不是我沒信心,別說打一場大規模海戰,就連國內批准一次反日遊行,當局還要小心翼翼地掂量一下,會不會失控呢。

文章最後強調說,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到底對自己的國民是不是負責任,主要應該體現在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每個人財產的負責任,這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也是爭取國際輿論支持的關鍵。還是那句話,讓本國的老百姓過上安穩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原題目:反思甲午慘敗 決定戰爭勝負的最終還是制度和人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