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開放大陸農產 農民總統府前爭糧食主權(組圖)
拒開放中國農產,農民到總統府前的凱道上爭「糧食主權」(圖:自由時報/看中國配圖)
德國之聲:反大陸農產品,臺灣農民爭取「糧食主權」
由於擔心大陸農產品擴大開放進口,加上瘦肉精美國豬肉積極叩關,近千名臺灣農民週日前往總統府前抗議,爭取「糧食主權」。
臺灣經建會全力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有意開放中國大陸830項管制農產品輸入臺灣加工,引發臺灣農民不安與怒吼。在消費組織及學界支持下,近千名來自臺灣各地的農民,用稻草和幼苗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排出抗議字樣,並且把帶著泥土的稻草根往總統府丟擲,表達農民與民間團體對政府的不滿,呼籲當權者要知道什麼是人民的根、土地的根,不應忘本。
政治大學教授徐世榮說,「臺灣生產的農產品其實在價格上就缺乏競爭力,如果830項大陸農產品再進來,臺灣農業可能會被消滅。」
農民團體爭取「糧食主權」,也就是人民有權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糧食和農業體系,而不危害其他人或環境。他們認為,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至今對於政策閃爍其詞、避重就輕,是農業的災難。
大陸農產品進口管制可能鬆動
2010年臺灣和中國大陸簽訂ECFA之前,馬英九總統信誓旦旦,不會擴大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如今卻可能鬆動。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日前表示,總不能一直要別人買臺灣的農產品,臺灣卻不買對方農產品。830項農產品管制範圍包含稻米、花生、大蒜等敏感性關稅配額產品,以及茶葉、花卉、重要水果及部分魚類。
不過,陳保基強調,並非所有830項大陸農產品都會進來,目前一切都還在談判、規劃中,農委會絕對會在對臺灣農業有利,且能保護農民的前提下,開放大陸農產品!臺灣經建會也澄清,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並未規畫十分之一的大陸農產品可內銷。另外,根據「原產地規則」,當一項貨物完全在某一國或地區內生產,其原產地即為該國或地區產品。但媒體指稱的大陸農產品已為成品,加工後也無法貼上臺灣品牌。
瘦肉精美國豬肉叩關
另外,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還沒正式復談,美國已經透過各種管道,施壓要求開放含瘦肉精豬肉,雖然准閣揆江宜樺,以及農委會都強調牛豬分離的承諾不會改變,但是朝野立委以及養豬戶,都很擔心可能擋不住。
去年瘦肉精美牛開放時,馬政府曾公開承諾牛豬分離,養豬戶要求政府不能不戰而降,若違反承諾,抗爭規格必然高過牛肉!而臺灣人每人每年平均豬肉用量約三十六公斤,牛肉佔四公斤,毒物專家說,豬內臟瘦肉精的殘留量,遠超過豬肉十倍以上,此類食品開放的話,對民眾健康傷害很大。
(原標題:反大陸農產品,臺灣農民爭取「糧食主權」)
拒開放中國農產,農民到總統府前的凱道上爭「糧食主權」(圖:自由時報/看中國配圖)
新唐人亞太電視:拒開放中國農產 農民返凱道爭糧食主權
政府將開放830項中國農產品進入「自由經濟示範區」加工,大陸農產品進口內銷愈多,引起國內農民的不安。在農民節的今天,上千農民上凱道爭取糧食主權,臺灣農村陣線、主婦聯盟等民間團體對臺灣農業政策進行總體檢,檢討自由貿易帶給臺灣農業的影響。
蔡培慧:「稻草根最主要是要提醒政府,農民農業是臺灣的根,我們也提醒這個馬政府不要忘本。」
馬總統承諾的美國進口牛豬分離政策,以及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承諾中國830項農產品不會進口地保證,眼看就快跳票,國內農民的不安與怒吼更加強烈,農民團體今天號召千名農民重返凱道抗議,爭「糧食主權」。
臺灣農村陣線發言人 蔡培慧:「我們要決定我們要生產我們的糧食,我們要希望我們生產的糧食讓臺灣人可以享受的到。」
臺灣糧食自給率僅33%,遠低於德國80%至85%以及英國的70%,讓臺灣面臨潛在的糧食危機。
臺中文山工業區寶山自救會會長 黃國書:「臺灣的良田所生產的這些農產品是非常安全,也非常健康的。竟然我們臺灣的政府,大肆在全省全國各地徵收這一些良田農地,然後就開放中國的農產品。」
開放WTO後,臺灣GDP雖然增加,但是民眾薪水沒漲、消費者受物價高漲之苦,對農民的處境越來越不利。除此之外,開放中國農產品也讓消費者擔心食品安全。
臺中文山工業區寶山自救會會長 黃國書:「中國的農產品,我們臺灣的老百姓消費者,非常的不信任也非常的恐慌,因為中國的農產品目前沒有一個很好的管制, 沒有很好的安全措施。」
臺灣農村陣線發言人 蔡培慧:「進口的農產品,如果我們不管制的話,它危及的不是只有農民的生存權,它危及的是消費者的健康。」
看著政策不斷的轉變,農民團結起來,希望可以增進國人對農業和食品安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