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一生傷不起的三種媽媽
芳離婚後,自己帶著孩子生活,雖然艱難,但孩子卻能給自己安慰,在她眼裡,孩子是她的希望,也是她生活的動力。她不止一次的抱著孩子說,爸爸不要咱們了,媽就剩下你一人了,你可要好好學習,給媽媽爭口氣呀!媽媽全指著你了。
可是,孩子雖然非常懂事,卻沒有指望上,變得越來越讓人擔心,孩子沉默寡言,自卑而且不喜和同齡人交往。芳非常傷心,覺得都是離婚的錯,讓孩子沒有一個溫暖的家,傷害了孩子。但是她卻沒有反省自己,因為她對生活的迷失而把這種重擔無形中卻附加到孩子身上。
所以,這樣的媽媽,雖然很可憐,但她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卻讓孩子更可憐,小小年紀,就要承受大人所帶來的壓力,而這種壓力卻完全是媽媽直接給予的,有些媽媽完全意識不到,卻還深惡痛絕的認為,都是不幸婚姻惹的禍,而不從自身找原因。
不管婚姻幸福或不幸福,這類媽媽一般有三個特點,
一是把自己的生活完全給了孩子。
父母愛孩子,這無可厚非,但有些人的付出太多,會讓孩子的心靈缺乏自由。孩子跟父母的關係也是有度的,如果太過親密,完全變得以對方為主,也並不是好事。比如一些單親媽媽和兒子的關係像「情人」般彼此依存,把情感完全寄託到孩子身上,以致於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婚戀幸福,這樣的例子簡直不勝枚舉。根本原因在於,母親在感情上對兒子不放手,因為沒有了兒子,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希望會飄向何處?
所以,這類媽媽要學會安排有自己的情感生活,同時盡心盡責,把孩子撫養長大。
二是過多傳達給孩子負面的情緒。
這類媽媽特別會「裝可憐」,經常說一些「這輩子媽媽就你一個最親的人,你可不別不要媽媽呀!」自己的生活迷失無助,卻非要把這種結果也讓孩子負責起來,這種負面情緒會一是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和壓力,另一方面如果和媽媽依戀密切,會產生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什麼呢?據科學調查,越是親密的關係,越容易產生分離焦慮。比如前段有一新聞是12歲女孩往媽媽飯菜裡下藥致胃炎,稱怕被拋棄,媽媽病了自己可以照顧她,這種心理就緣於孩子與單親媽媽的親子關係是病態的結果。
所以,婚姻失敗,也要重拾希望,切忌生活中把這種失落的情緒過多傳達給孩子,這類媽媽抱怨居多,又總是擔心這擔心那,而且生活環境交往有限,越來越單一,孩子容易做出偏激的事。長大成人後,也會深受母親影響,而走不出怨天尤人的心理陰影。
三是婚姻的維持完全是因為孩子。
很多家庭不幸福卻勉強維持,這本是個人的選擇,或者是為了面子,或者是為利益,也或者是為了孩子,無論怎樣的選擇都無可厚非,這是大人的事,如果是因為孩子,那也只是個人的決定,偏偏有些父母會以此暗示長大的孩子,爸爸(媽媽)不離婚都是因為你啊。這樣的暗示如果孩子懂事了,他會怎麼想呢?父母在一起是不幸福的,而自己是讓父母不幸福的唯一理由,這會給孩子深深的負罪感,這會讓孩子的餘生感覺虧欠父母太多而不得快樂。
所以,如果有父母這樣做,也要表達給孩子這樣的態度,爸爸(媽媽)的婚姻是自己的選擇,但無論怎樣,爸爸(媽媽)會一直愛你。
很多孩子會因父母的情感問題而不知道持何種態度,或者被父母一方誘引立場而陷入不知所措的混亂,很容易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這讓孩子變得焦慮,抑鬱或沉淪。而父母需要明確的是,自己的婚姻自己承擔,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卻沒有責任為父母的情感買單,孩子不應該是婚姻裡的犧牲品。
父母情感失敗對孩子來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會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種結果強加在孩子身上,可是,小小的孩子怎麼可能承受如此重負呢?於是,可能就會產生悲劇。幸福的婚姻讓孩子快樂,但如果婚姻不幸,自己的擔子自己背,身為父母,堅強和樂觀一些,為孩子做個表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