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網路向國際電信聯盟說「不」(圖)

上個月,國際電信世界大會在迪拜召開。

即使在國際電信世界大會(World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上個月在迪拜召開之前,網際網路活動人士就預見到了問題。美國國會也有同樣的預計,國會還出臺了一項決議,稱網際網路繼續保持「穩定、安全,並且免受政府控制」是「至關重要的」。

事實證明,這些擔憂是有先見之明的。大會本該更新一些老舊的規章,但在批評者看來,大會制定的條約反而允許專制國家去鎮壓異見。美國代表團拒絕簽署該條約。包括加拿大、秘魯、日本和大多數西歐國家在內的54個其他國家,也對該條約投了反對票。


上個月,國際電信世界大會在迪拜召開。

據「開放網路促進會」(OpenNet Initiative)估計,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網際網路用戶所在的國家,對網際網路內容進行了「大規模」或「普遍」的屏蔽。簽署該條約的89個國家中就有這樣的國家,比如俄羅斯、柬埔寨、伊朗、中國、古巴、埃及和安哥拉。

長期以來,那些支持自由、開放的網際網路的國家,都和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存在分歧,後者是隸屬於聯合國的機構,也是這次會議的主辦方。這些國家認為,成立於1865年的國際電聯希望回到網際網路之前的時代,因為當時其影響力和財力都比現在強大。活動人士認為,國際電聯因此和那些強烈希望對公共言論施以政府控制的國家立場一致,並淪為了後者的工具。

在迪拜大會之後,要求美國大幅削減對國際電聯的資助的呼聲再次高漲。這背後的邏輯是,既然一個組織的動機受到了納稅人的反對,為什麼還要繼續向這個組織出資呢?

「拒絕資助國際電聯」(De-Fund the I.T.U.)的網站上這樣寫道,「為衝突的雙方買單是難以為繼的,也是不符合邏輯的,確實應該改變這樣的狀況。」該網站還在白宮的網站上發表了一封請願書。

該網站指出,請願書要求美國政府做出的舉動,並不是前所未有的。「許多認同自由市場的民主盟友,以德國、法國、西班牙和芬蘭為主,都已經停止向國際電聯出資。有正義感的美國公司,如IBM、Cingular、微軟、Fox、安捷倫、Sprint、Harris、Loral、施樂,以及其他一些公司,也都已經停止對國際電聯給予私營部門資助。」

這份請願書是由比爾·伍德科克(Bill Woodcock)策劃的,他是非營利機構Packet Clearing House的研究主任,常駐伯克利。「這實際上關涉的問題是,公眾是否應該擁有暢所欲言的權利,」伍德科克說,「網際網路能促進言論自由,因此對那些力圖控制公眾話語權的國家來說,網際網路是相當危險的。」

美國政府為國際電聯提供的資金,佔該組織預算的8%。那些對條約投反對票的55個國家對該組織的資助,大約佔其預算的四分之三。如果白宮在2月10 日前能收集到2.5萬個簽名,白宮就會審議請願書,並很有可能會採取行動。到週二為止,該請願書在宣傳力度極小的情況下,已經收集了大約600個簽名。

國際電聯的總部位於瑞士。該組織的一名發言人沒有回覆請求評論的電子郵件。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