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美國的窮人為什麼不會餓肚子?

前幾天寫了一篇《圖解美國窮人是怎麼住得起房子的》,這實際上是我和丫丫一起做的社教實踐課(Social Study)的一部分,另一個部分內容是美國窮人是怎麼不會挨餓的,在美國小學的社教課上,孩子們發起了為「食品銀行」的食品捐獻(Food Drive)活動,這是當時孩子們設計的罐頭捐獻活動的海報和募捐到的食品。在美國各大公司院校等,尤其是在節日期間,你會隨處看到很多這樣的捐獻點,沒人動員,大家都會主動去做。

這就是幫助美國窮人吃飽飯的來自民間的努力——「食品銀行」(Food Bank )項目,它由非營利的慈善團體發起,食品和日用品等主要來自捐助,然後向那些申請登記在冊的買不起足夠食品的家庭和個人免費發放,以使他們不會遭受飢餓,這是我今天重點要說的部分。當然也有來自聯邦和州政府牽頭的官方援助項目,它們對滿足條件的低收入家庭發放食品卷(Food Stamps),憑其可以到超市免費領取牛奶、麵包、果汁等生活必需品,這裡我簡單帶過,相關信息在網上都可以查到。


政府發放的食品卷樣品

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食物銀行採用的多是庫倉的形式(Warehouse),把捐來的食物和用品等在這裡儲存,經過志願者們的收集、整理、分類、篩選(扔掉過期的)和確認質量以後,發放給更前沿的小型分支機構、非盈利社區服務機構、和政府機構等,其中包括無家可歸者的庇護所、孤兒院、學校、免費食品櫥等,多數食品銀行不直接面對需要領取食物的人。

丫丫曾經和我提起很希望知道自己捐獻的食品最終去了哪裡,於是在節日放假期間,我抽出時間專門帶著丫丫到附近的一個食品銀行做義工,這裡除了接受商店、廠家、民間、和機構等捐獻來的罐頭、日用品、衣物、和玩具等不會腐爛的東西之外,也接受超市送過來的接近保質期的新鮮食品。對超市等商家來說,這些東西過期以前賣不出去就要扔掉,在過期前幾天捐獻出來,反而可以抵一些稅,因此可以減少商家的損失,而最重要的是這些食物沒有浪費,還幫助了一些需要的人。

捐獻來的罐頭最省事,因為好保管,只需確認仍在保質期內即可。比較費精力的是新鮮食品,因為美國的食品上面都標有「食品有限期」(Expiration Date),這個所謂的有限期是生產廠家按照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有關規定而制定出來的,是生產廠家建議商店出售的期限,並不意味著到了這個日期食物真的會變質,但儘管如此,過了的話壞不壞也都只有扔掉了。驗證和分類這些新鮮食品是需要大量志願者們的無償努力的,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分類和整理這些超市送來的食品,其中最多的是麵包,法式、義大利式、蘇格蘭麵包等都有;其次是甜點,蛋糕、酥餅、派等各式各樣,漂亮精緻。這些捐獻來的食物都有完整的原始外包裝,我們要做得就是確認有效期,分類擺放,然後按照各個下屬小型機構登記的需求分成幾堆,一經完成馬上電話志願者取走專門送上門去,因為大多數這些捐來的食品二、三天後就要過期了,不馬上食用的話就會浪費掉。超市捐來的還有水果蔬菜,這類食品上沒有食品限期的標誌,只好憑肉眼,只要表皮有點破損的馬上扔掉。另外還有肉類,如雞肉、牛肉、蛋類等,會有一些男義工拿到有大冰箱的房間分裝,然後發送登記在冊的貧困戶。

世界上最早的食品銀行出現在1967年的美國亞利桑那州,此後在世界各地成千上萬個食品銀行建立了起來,尤其在2007年後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對食品銀行需求的人數劇增。但也有一些專家對這種現象表示擔憂,認為這會可能會減少政府福利體系的政治支持,而研究表明,慈善團體運行的食品銀行實際上不如政府機制有效。而我個人的看法是,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的努力都需要,只要沒人挨餓就好。


大倉庫型食品銀行


每天都有商家和團體送來捐獻品,整理它們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也常會有私人前來默默地放下捐獻品後就離開了。


經過整理篩選分類後、和打包等待送走的食品用品。


看看這些可敬可愛的志願者們。


這雙手傳遞出去的是什麼,你肯定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本文留言

作者心路獨舞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