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句官話讓你深惡痛絕

8日晚,《人民日報》在其官方微博中向網友徵集「你最反感的官話套話」,反響熱烈。9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些讀者反感的官話套話,比如「高度重視」、「親自過問」、「現場指揮」、「積極、及時、立即、確保」等等,讓不少網友大呼過癮。

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公開徵集「你最反感的官話套話」,是對中央轉作風「八項規定」的承接,也表現出決策層推進作風轉變的堅強決心。去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媒體見面會上的發言簡練、親民、務實。此後,李克強副總理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打斷官員發言,要求不要念稿,並頻繁即興提問。最近,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廉政反腐座談會上,打斷了專家「尊敬的王書記」的發言,要求少說客套話,少用講話稿。中央領導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八項規定」,致力於刷新文風,但就眼下情形來看,一些地方官員說話行文還同中央要求存在一定距離。

官話套話的共同點是,永遠四平八穩,永遠準確無誤,永遠面面俱到,永遠毫無溫度。一些官話套話輔以官員貌似堅定誠懇的表情,讓人乍一聽完不無振奮,但仔細一想卻味同嚼蠟。面對一位滿嘴套話的官員,你很難挑出什麼毛病,心中感到憋氣窩火,但就是說不出來。

有些官員愛說官話套話,是因為問題意識不強,思考深度不夠,語言邏輯能力欠缺錘煉,除了官話套話,說不出別的什麼像樣的話。對於這些人來說,官話套話更像是救命草和遮羞布,按套路來,可以矇混過關,不按套路來,立馬現出原形。

有些官員愛說官話套話,是因為怕擔風險,為求自保。說實話、說人話看似容易,但在一些官員眼中,這樣做卻是極具風險的。話說得太滿,說得太重,說得不到位,說得上級領導不滿意,都不利於頭上烏紗的穩固,與其擔驚受怕地搞創新,還不如照方抓藥地講套話。

有些官員愛說官話套話,是為了向領導看齊。為了顯示同領導保持高度一致,一些官員講話的語氣語調、遣詞造句都同領導別無二致,若碰上愛說官話套話的領導,下屬自然有樣學樣,則說官話、講套話必然蔚然成風。

還有些官員愛說官話套話,是因為長期耳濡目染和不斷被「調教」的結果。經過各級領導不斷的「打磨」,在一次又一次的「吃一塹長一智」中不斷後退,不斷強化自我審查,直至喪失對鮮活語言的「味覺」。

官話套話肆意蔓延的害處是,官員們在一種被敗壞的語言環境中變得越來越麻木,越來越保守,越來越封閉,越來越善於無中生有地聯想種種「危險」和「禁區」,久而久之,各種涉「官」的政策文件和新聞報導也變得面目可憎,公眾則因為這些冠冕卻冰冷的官話套話同官員們越來越隔膜。

被形形色色的官話套話「轟炸」了這麼多年,每個人心頭或許都扎上了一兩把由官話套話煉成的匕首,讓人心中隱隱作痛,卻怎麼也拔不出來。甚至於,一些「官場術語」已成為人們相互打趣的諧語,人們以此來表達對這種話語體系的抗拒和厭惡。官員怎麼說話行文,關乎老百姓對政府的評價。

在國外有一種說法,即,語言可以敗壞政治,政治也可以敗壞語言。話語簡單,給予我們的思考卻很多。改文風、不說官話套話當然重要,但文風與政風其實是一種互為表裡的辯證關係。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只有真切認識到轉作風的重要性,才能真真正正地轉變文風,否則,即使挑出一堆「你最反感的官話套話」,甚至就此設定禁區,還會有更多看似新穎時髦、實則空洞無物的新官話不停地冒出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