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臺灣人歷時十餘年收集的抗戰圖集

抗戰勝利60年來,有關抗戰主題的畫冊出版了不少,但其中所使用的照片大同小異,這些照片大多是抗戰勝利後作為南京戰犯法庭的呈堂證物從中日各地收集而來的。這些照片雖然具有極高的價值,但隨著不斷翻拍,它們的質量也在不斷下降。有鑒於此,秦風,一位來自臺灣的文史工作者,從1988年開始發下誓願,要盡其所能在世界各地收集抗戰照片,建立一個畫質優良、包含各個層次的完整的抗戰圖檔。10年來,他在日本的古書店裡尋找有價值的圖片,從臺灣文物市場裡發現前國民黨軍政要員的私人藏品中的抗戰文物。至今,他已經收集了幾十萬張照片,他表示,「這不僅是我們民族珍貴完整的記憶,也是每一個中國人在反駁日本右翼時,都能使用的武器。

現摘錄書中章節精選圖和部分插圖如下:


火種


人心


出征


淪陷


戰鬥


流離


出賣


暴行


凌辱


謊言


轟炸


後援


同盟


勝利


正義


寬容


戰火下的兒童

追悼「一·二八」陣亡將士1932年5月,「一·二八」抗日陣亡將士追悼大會在蘇州舉行,圖為女學生在竹竿上掛起各界人士送來的輓聯。這場戰役自1月28日進行到3月3日,犧牲4千餘人,負傷近萬人、英勇作戰的十九路軍則成為中國人民抗戰救亡的象徵。

駛向中華門的日軍坦克1937年12月12日,日軍坦克衝破南京中華門防線,城牆上中國軍隊所書「誓復國仇」的標語仍清晰可見。鐵甲坦克與磚土城牆對峙,極具象征意義。此照片通常被視為南京大屠殺的前奏。

巷戰1939年秋,中國軍隊展開長沙會戰,圖為中國軍人在與日軍進行激烈的巷戰。抗戰八年,「一寸河山一寸血」的背後,是無數為國捐軀的英靈。

重返盧溝橋1945年10月,中國軍隊於「七七事變」8年後重回盧溝橋。身後石碑上斑駁的「盧溝曉月」4個大字見證中華民族歷史的滄桑與榮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