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要擴大舉報來源 不提監督機制

中國執政黨靠什麼來治理貪腐?是公民來電、來訪,網路曝光,還是靠輿論和反對黨的監督?中紀委說他們要擴大「舉報來源渠道」以便更好地反腐。有觀察人士說,這種做法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要想更好整肅貪腐還得靠制度保障。

*崔少鵬:要擴大舉報來源渠道*

中紀委和監察部1月9日召開2012年全國查辦案件工作情況通報會。中紀委新聞發言人崔少鵬在會上說,過去一年紀檢機關查辦案件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不斷拓寬案件來源渠道」。據報導,去年中紀委查辦的案件中近42%來自信訪舉報,20.9%來自司法機關移送的案件,來源於辦案中發現的線索佔7.1%。

除上述辦案來源之外,中共紀檢監察機構據報導還設立各級舉報網站以及中央、省、市、縣四級舉報電話。中國青年報1月10日的說,中紀委前兩年案件來源的相關表述只是「寥寥數語」。

*實名舉報 網路曝光受重視*

崔少鵬說,對於實名舉報的違紀案件,優先查處。他提到中央高層非常重視網路曝光官員違紀問題,比如,陝西「表哥」楊達才、廣州「房叔」蔡彬等被網路曝光落馬的案例。

近些年有些中國執政黨官員缺少自律,被頻頻在網際網路曝光,這種案子比較常見,不少涉案官員因此丟了烏紗帽。官員這個行業被戲稱為高風險行業。

*李和平:查貪渠道足夠 公平制度缺失*

北京的律師李和平1月10日說,中央紀檢委公布的查辦官員違紀案件的信息來源已經足夠多,單單網際網路上官員違紀的信息現在就已經多到查不過來的地步。他同時認為,查處官員貪腐,必須盡快建立官員財產公開制度,否則在查處官員違紀案件的過程中,就難以避免大貪查小貪的現象。

李和平說:「如果沒有財產公開的話,沒有一個基礎的標準,這就會造成可能是大貪查小貪。不公正,也不公平。」

李和平說,在沒有官員財產公開機制的社會中,反而會給大貪官帶來極大的方便,他們有機會誣陷不貪或者小貪的官員,因此不貪的官員反而不安全。而且,查辦貪腐案件的官員的財產也要公開,否則,他們辦理貪腐案件的資格就會受到質疑。李和平引用了習近平在十八大記者見面會上說過的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

*田奇莊:落馬官員屬巧合*

獨立評論人士田奇莊同一天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執政黨的官員權力太大,而且不受監督。因此,民間對違紀官員任何形式的舉報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愚民政策,老百姓更不敢輕易實名舉報。

田奇莊近些年一直呼籲建立監督機制,制約執政黨官員的權力,減少官員貪腐。他認為,缺乏監督的現狀,讓執政黨官員的私慾氾濫成災,被查的只是因為事情敗露了,該他倒霉。

他說:「首先,民眾無法監督;法律法院不能監督;媒體不能監督,政協的人基本都是聽話的,才能入政協。然後人大代表不去監督。所有這些機構都不能正常履行監督職責。現在基本上都是這個事情暴露了,或者是趕巧了,這才去查。」

田奇莊說,薄熙來落馬也是因為王立軍的案子,才被查處。他說,有了正常的監督機制,才會減少官員犯罪的機會。田奇莊說,中共做為中國唯一的執政黨,它的官員中貪腐成了家常便飯,讓他非常惋惜。他說,如果這個黨再這麼糊弄著走,做一些表面文章,那是非常危險的。

(原題目:中紀委要擴大舉報來源,律師:此舉肅貪治標不治本)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