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對待「禮尚往來」的不同態度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禮尚往來說的是有來有往,直接導致送禮成了一種習俗,甚至淪為一個怪圈:有的禮品,就像是擊鼓傳花用的道具花,一圈下來以後,某人送出的禮物,又回到了某人的手裡。
送禮越來越像一種陋習,失去了本應該有的質樸性和自然性。
——比如說,你老家盛產柑橘,那麼,你摘一些柑橘送人,既不需要額外靡費,又是時令水果,有益健康,就顯得格外質樸和自然;一旦你需要為送禮而煞費苦心,挖空心思時,送禮就變味了;送禮而變成交易,乃至於行賄,那就不僅是變味,而且也違法了。
這一點,老外比中國人做得好。
當年日本商人來到我工作的單位採購葉臘石。中國人一向好客,尤其是對外國人,這正是展示中國禮儀之邦和優秀飲食文化的好機會,礦裡又是請日本人吃野生甲魚,又是送給日本人青田石雕。日本人當然很感謝,點頭哈腰,就像中國人在電影電視裡常見的那樣,日本人還回贈了禮物:兩支日本產鉛筆,一隻日本產小鬧鐘,估計折合人民幣不會超過20元。礦上的人得知後破口大罵,說日本人小氣。日本人小氣嗎?當然不是,因為日本人掏的是自己的腰包。中國人大方嗎?也許吧。但中國人花的是公款。況且,吃甲魚的時候,日本人只有1個,礦山的頭頭腦腦卻有10來個;給日本人購買高價的青田石雕時,同志們會不會順便多報一點,或者乾脆順手往自己家裡捎帶一座石雕呢?我覺得可能性很大,因為這種事情實在是屬於低技術含量的貓膩。
老婆在西班牙華人的批發倉庫裡上班,據說西班牙人回到父親家裡吃飯,不能白吃,需要付錢;西班牙人彼此也很少送禮物,即便送了,也只是那種幾塊錢的小禮物。我覺得這就比較好:人和人誰也不欠著誰,界限很清晰,沒有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你是巨富,就算你是我親兄弟,也跟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所以,大家都努力地依靠自己,憑藉真本事吃飯。
——偶爾,中國人送點禮物給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就會覺得中國人特別慷慨大方,當然,西班牙人不會像中國人一樣禮尚往來,中國人送了也是白送,西班牙人不會第二天回禮,他們沒那習慣。
中國人的送禮,除了習俗外,其實透露著市儈和功利:
送禮,有時是炫耀的手段,拿出一些稀罕物送給窮親戚、窮朋友,無疑是一種「我發達了」的宣告。
送禮,也有施舍的意味。一個人拿出一大包禮物給你,並且明確告訴你,用不著回禮,然後這個人就開著小車一溜煙地走了。這是不是有點施舍的味道呢?當然。
送禮,更多是出於交易。一個人送給你相當貴重的禮物,肯定不是毫無目的的:他要麼是把送出的禮物當作一種投資,準備收回比禮物本身的價格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要麼就是通過禮物籠絡人心,把你劃入他的勢力範圍,這相當於收買了。
通過有目的的送禮,禮品成為一種利益輸送的方式,中國人和人之間於是形成了一種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界限也變得模糊不清:收受了一個人的貴重禮物,你就要作出回報;不僅如此,你把經常送給你禮物的人,當作自己人;以送禮的名義行賄,幾近於我國的國粹,在我國,很多貪官都是栽倒在收禮上的,他們把行賄當作了「正常的人情來往」。
日本人和西班牙人,不是他們小氣,而是他們有著良好的人際習慣,人家的利益界限很清晰,人與人之間能保持適度而有益的距離,從而確保自身足夠的獨立,不會像中國人一樣纏雜不清,送禮功利得就像做買賣,做人很煩很累,也很複雜。
——用不了一個月,就快過年了。我單位裡每年都有不少人不回家過年,因為送禮、紅包、壓歲錢花費太大了,沒有一萬、八千的下不來。看看,這禮把人逼得都不想、不願、不敢回家過年了,有意思嗎?我想,中國人什麼時候能把複雜的事情弄得簡單和輕鬆些呢,比如送禮這檔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