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縣長為何「惱火」一天陪洗8次溫泉?

前幾日,有媒體報導了內蒙古某副縣長曾為接待上級,一天內陪洗了8次溫泉,整個人都快虛脫了的新聞。為此,中國青年報記者聯繫了最早報導這一新聞的記者,她表示,這位副縣長是自己的朋友,無意中說出了此事。報導刊發後,副縣長很「惱火」,已經「不想再提此事了」。(12月27日《中國青年報》)

「來的都是上級領導,不陪不行,接待拉近感情。」相信這位主管外宣的副縣長的無奈是真誠的,他所反映的基層接待任務重也是事實。但為什麼新聞報導後,他卻感到「惱火」?筆者以為原因有三。

首先,違背了他道出此事的本意。副縣長與最先報導這一新聞的記者是朋友,他也是無意中才說出此事,沒想到被記者朋友拿去做新聞了,這件事和他本人也一下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顯然,他的本意是想跟朋友訴訴工作苦,說說心裏話,絕對沒有想拿此事曝光、炒作的意思。

其次,揭露了某種官場潛規則,怕得罪人。眾所周知,基層接待任務多、工作壓力大是不爭的事實,其原因我們也心知肚明。有專家指出,「核心還在於資源分配在標準把握、評價審核、把關驗收等方面,有很大的權力自由決定空間。」地方經濟的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到上級部門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大多數情況下,上級部門的領導手握實權,拍腦袋就可決策,完全可以憑個人好惡、關係親疏來決定大項目甚至幾個億的資金的調度。就算不能表現得太明顯,也可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做得神不知鬼不知。在這種權力規則下,泡個澡就能換來政績,這種輕鬆省事、一本萬利的好事,基層又何樂而不為呢?該副縣長把這種隱晦的官場潛規則直白地表達出來,說出了大家敢做不敢講的事,得罪了領導不說,還得罪了同道中人。

最後,擔心新聞曝光會影響到所在縣的工作。作為主管外宣的副縣長,擔心這種官場潛規則一經曝光,會直接影響到該縣的「工作環境」、「投資環境」,更會影響到自己的政績和政治前途,無疑是「得不償失」的。試想,本來上上下下都在遵循這個遊戲規則,大家都心有默契一點通,你突然一下把這個蓋子掀開了,以後誰還會好意思再來你這個地方?誰還再敢把政策、項目和資金給你?誰會願意把他們的暗中交易拿出來廣而告之?

從「一天陪洗8次溫泉」的現象中,我們可以窺見某些「權錢交易」的魅影。我們期望杜絕這種不良現象的同時,也應杜絕副縣長的這種「惱火」的無奈。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