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富人後代
「富二代」這個詞只有中國才有,因為新中國消滅了中國的富人,而近年來的特權橫行又導致了貧富不均,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價值觀導向,正在加速新富起來的一批人走向扭曲。國外雖然也有由於新興經濟剛剛富起來的一批人,但並非那麼普遍,更沒有像中國的富二代那麼討人煩。
就像是在中國的煤老闆很讓人厭惡一樣,剛剛富起來的一代人有一種暴發戶的心理,並且嚴重影響了自己的下一代。富二代不但在國內表現的十分扭曲,到了國外,境遇會顯得更加糟糕,因為國外靠錢很難搞定一些事情,原本在國內走得通的路,到了國外就走不通了。
加拿大和美國富人最集中的地方顯然是所謂的富人區(當然頂級富豪除外,他們往往散落在不同的地方),所謂富人區就是當地華人常說的高尚社區,或者叫高尚學區,這個高尚雖然並不是特指道德高尚,但總之富人居住的地方相對窮人的地方好了許多,富人並沒有那麼招人恨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他們不能飛揚跋扈,二是他們稅負比窮人高得太多,對社會的負擔比窮人重。
眾所周知,溫哥華西區和北部的西溫哥華市都是加拿大富人集中的地方,這裡幾所中學也是在加拿大排名數一數二的。可以由此看出,越是富人集中的地方,學校測評的結果反而更好,也就是說他們的孩子就越出色,這種邏輯關係是有利於社會的,要是富人的孩子墮落了,社會影響要遠比窮人的孩子墮落更嚴重。
令中國人大跌眼鏡的是,隨著聖誕節假期的降臨,以及聖誕特賣場的開鑼營業,大量的年輕人活躍在售貨員的崗位上,而且是年年如此,特別是大學生利用年底的假期賺錢。而這些孩子的家長,住著幾百萬美元的豪宅,動輒幾十萬美元的各種捐款,但是他們的孩子,要靠自己打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
一個中國的富二代難以理解的現象,那就是國外有錢人家的孩子忙不迭地撇清與家裡的關係,因為那樣體現不了孩子自身的價值,孩子越出色就越凸現自己的獨立性。這樣的一個國家是進入良性循環的,有錢人家能給孩子提供的是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孩子一旦成年,便脫離家裡的幫助,因為良好的教育使他們更具有創造價值的能力。
很多中國的有錢人送孩子出來,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給孩子準備了大量的生活費用,其實未必對孩子有意義。國外的有錢人為什麼寧願看著自己的孩子去超市和餐館打工?是讓孩子學會做人。
什麼叫學會做人?其實就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和別人平等的位置上去尊重別人,孩子通過艱苦的勞動去體會各個階層人們的生活,知道賺錢的艱難,也知道尊重和被尊重的必要性。將來作為成年人,無論是繼承家業,還是另起爐灶,總之會善待別人。
這樣看來,中國的有錢人像是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有錢人送孩子出來上學其實不難,但並沒有吸取西方文化的精華,帶有扭曲的價值觀在國外生活,一方面追求物質的奢華,另一方面又無法像在中國那樣靠錢來暢通無阻。
這裡的孩子打工,一般都選擇就近,一個有錢人的孩子在附近超市或者咖啡廳打工,經常會遇到同學或者鄰居,這非但不會讓人看不起,而且是一件非常令孩子得意的事情,因為這份工作別人沒有爭取到,自己爭取到了。他們根本就不需要去證明自己家多麼富有,因為證明了自己家多有錢其實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
住在富人區的孩子們本來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他們住的豪宅每年上的地產稅,父母每年的捐款就不知道要養多少窮人,然而這些孩子依然堅持自己打工。又是一個理念上的衝突,在中國人看來,不如用那些時間來好好學習,老外認為打工的過程就是向社會學習的過程,越是艱苦,所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中國新的一代人正在被一些非常扭曲的東西所侵害,新富起來的一代人一心想著做貴族,其實這並不是錢能夠解決的。做貴族必須要先做紳士,做紳士必須學會尊重別人,尊重別人必須要有平等觀念,有平等觀念反而不去一心想做貴族,善待別人才有可能受到尊敬,受人尊敬才會成為貴族,中國根本就進入不到這個循環當中來,扭曲的價值觀毀掉了新富起來的這一代,以及他們的第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