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編譯的維基解密系列,完全依據原電文進行翻譯整理。讀者可在文章結尾處點擊原文鏈接,閱讀英文原文。轉載請註明出處「看中國」。
【看中國記者魏錦華編譯】本文為維基解密公布的一份美國駐北京大使館2009年7月23日發往美國華府的電報。電報代號09BEIJING2112,保密等級:保密(Confidential)。
電文概要
根據可以接觸到(中共)高層的大使館聯繫人,達成共識和保護既得利益集團的慾望是中共政治局常委做決定及中國領導層互動的主要驅動力。聯繫人多次描述了中國這個一黨制國家的高層就像大公司的高管,這些高管是由強大的利益集團互相影響決定出來的,或者是通過黨內大佬親屬組成的「太子黨」和在黨內一級級爬上來的「店主」之間的競爭所形成的。
胡錦濤是董事會主席?
有兩位關係廣泛的聯繫人表示,中共的政治局決策類似於大公司的高管。政治局常委賀國強的外甥陳傑人(Chen Jieren音譯)(要保護)和一個共青團網站的編輯在(2009年)5月13日告訴PolOff,黨的總書記可以比喻成大公司的董事長或首席執行官。曾在1980年代末服務於溫家寶的中央委員會辦公廳的工作人員吳稼祥(Wu Jiaxiang音譯)(要保護)在5月18日與PolOff的會面上也是用了同樣的類比。吳說政治局常委做決定就像是公司,更大的股東有更多的決定權。「胡錦濤持股最多,所以他的觀點最受重視。」按排名以此類推,但是據吳說,政治局常委並不正式投票。他堅持認為「是共識制度,常委成員可以行使否決權。」
陳傑人以前曾經告訴PolOff他知道「重大政策」,例如國家對臺灣或北韓的核心政策,必須由政治局25名全體成員來決定。他說,其它更具體的問題,可以由9名常委決定。一些問題進行正式投票,而另一些則是通過討論達成共識。陳譏諷的說,無論哪種方式,政治局是「世界上最民主的機構」,是在中國唯一存在民主的地方。
高層互動:既得利益集團說了算
盧躍剛(Lu Yuegang音譯)(要保護),是中國青年報的記者,他3月12日對PolOff斷言,黨應該被視作是由利益集團組成的集體。他聲稱,不存在「改革派」。陳傑人在與PolOff的幾次談論中也發表了同樣的看法,聲稱中國的高層已經瓜分了中國經濟「這張餅」,產生了一個僵化的體制,在體制內「既得利益」做決定,阻礙改革,因為領導人們操縱著確保那些利益不會受到威脅。陳說,這已經「眾所周知」,前總理李鵬和他的家人控制了電力利益;安全頭子周永康控制了石油利益;陳雲家控制了中國大多數銀行業的利益;賈慶林是主要的北京房地產開發商背後的利益;胡錦濤的女婿經營新浪集團;溫家寶的妻子控制中國的珍貴寶石業。
光明日報高級編輯董玉宇(Dong Yuyu音譯)(要保護)早些時候告訴PolOff,高層領導人與強大的經濟界高管有緊密的聯繫,尤其是房地產開發商和企業老總,他們有些時候就是官員。董聲稱,地方上也是如此。他聲稱這些利益網路可以影響政策,因為大多數地方領導都是「買來的」官,他們 要馬上見到自己投資的經濟上的「回報」。董說,他們總是支持快速增長的政策,反對可能會傷害到他們利益的改革努力。他說,既得利益集團尤其傾向於反對媒體開放,恐怕有人會質疑土地買賣中的黑幕交易。董總結說,因此,「增長至上」的支持者們總是比那些主張控制通脹或照顧窮人的人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董認為,高層政策的核心特徵是下臺後,要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因此,現任領導人精心培育親信,一旦他們下臺,這些親信可以捍衛自己的利益。董說,這是很自然的。
太子黨 vs.店主
中國社科院學者董力勝(Dong Lisheng音譯)(要保護)和一位有太子黨背景、為美國公民的美國大學的教授,分別描述了中共高層的領導層主要由「太子黨」和「店主」組成。在近幾個月的單獨對話中,這位教授和董力勝都說,一些人認為中國的「太子黨」都一致認為,他們作為以共產革命名義灑熱血的人的後代,有「權力」繼續當官,保護革命成果。這種心態可能把「太子黨」與黨內沒有這樣家庭背景的人對立起來,例如胡錦濤、溫家寶和黨內團派背景的人,這些人被嘲笑成「店主的兒子」。這位教授說他聽說一些太子黨家庭譴責那些非太子黨說:「當我爹流血犧牲的時候,你爹在賣鞋帶呢。」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