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再度刺痛中國人心(圖)
浙江桐鄉發生的一起車禍,繼去年廣東「小悅悅事件」之後,再次引發中國人關於「見死不救」的討論。
5歲的閆哲隨媽媽去菜場買菜,獨自跑到外面路上玩,被一輛貨車碾壓身亡。司機下車看見車輪下壓著孩子,轉身離開了現場。母親肖孟貴坐在地上痛哭,給孩子買的小麵包上沾滿了血跡。
「我當時一直叫,一直在叫,求求誰能幫我一下。」肖孟貴說。據浙江在線報導,她的叫聲吸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圍觀者,但是沒有人報警。一輛轎車被攔下求助,竟然倒著開離了現場。10分鐘後,一位路人幫助母親將孩子送往醫院搶救,孩子因傷勢過重身亡。
此事於12月2日發生在浙江桐鄉。9天以後,現場視頻傳上網路,引發了人們對於中國人生存處境和道德危機的討論。
小悅悅悲劇中的道德與法律
網民將這場悲劇與一年前的小悅悅事件相提並論。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在廣東佛山被車撞倒,司機逃逸,無人施救;再被另一輛車碾過,司機仍逃逸,仍無人救援或報警。現場錄像顯示,先後有18名路人經過都視而不見,最後被一位拾荒者陳賢妹抱起。經醫院搶救無效,小悅悅離開人世。
小悅悅事件在網路上引發了軒然大波,僅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就有上千萬人發表評論。人們普遍對社會道德滑坡、導致世態炎涼感到痛心疾首,同時也為要不要立法對見死不救者進行懲罰而激烈爭論。出於對公權力被濫用的擔心,輿論普遍傾向反對立法,認為這是道德領域的問題。
小悅悅事件受到世界輿論的關注。作家戴晴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此事件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中國的法律證明,一次又一次,它不能保護正義。第二個問題是一個信仰的真空。所有的中國社會的傳統價值觀被拋出窗口,以讓毛澤東和黨的領導思想大行其道。現在中國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已死,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沒有可取取代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東西。」
中國人為何見死不救?
更多網民認為,見死不救源自中國的法律殘缺和扭曲。中國不僅沒有保護見義勇為者的「好撒瑪利亞人」法 (good Samaritan law),而且法官判案時還傾向於打壓見義勇為者。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案子是南京的彭宇案。2006年11月20日,老太太徐壽蘭在公共汽車站跌倒,彭宇陪送其上醫院診治。彭宇稱是助人為樂,而徐壽蘭稱被他撞倒,要求他支付醫藥費,並到法院提起訴訟。2007年9月,南京市鼓樓區法院一審判決彭宇敗訴,要求其支付原告損失費4.5萬元。在沒有足夠證據的前提下,法官的判決書說,「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老太太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說明事實經過並讓老太太的家人將她送到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彭宇未作此等選擇,他的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
彭宇案中法官對於"情理"的推定,被認為是鼓勵見死不救。此後,中國不斷曝出老人跌倒街頭無人救援的新聞。後來彭宇案秘密庭外和解。
同時有評論認為,除了南京彭宇案的判決之外,中國的人文教育和社會環境都讓人對見義勇為望而卻步。「他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要出風頭,不要勇敢,更不要相信陌生人。連自己家的房子被陌生人強拆了,自己的媳婦/老公被陌生人拉去做人流/結紮了,他們都未必敢反抗。」
官方認為「眾人齊力相助」
一年前的小悅悅事件,受到官方的高度重視。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表態說:「小悅悅事件讓人痛徹肝膽,心靈受到巨大衝擊。……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道德墮落更不是社會主義。悲劇的發生反映了長期以來我們在發展方式上存在的弊端。」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官方媒體,都藉此事件進行了道德討論。但是,關於「發展方式上存在的弊端」則被存而不論。
浙江桐鄉官方反對將小閆哲的悲劇和小悅悅事件相提並論。浙江媒體報導說,小閆哲被撞到之後,現場一直有人伸手施救。110民警也為肇事司機開脫說,「並沒有像網上傳的那樣,肇事司機逃跑了,他說他心裏很慌,跑到了一家超市。」中國廣播網的消息甚至說,「網傳男童遭碾壓路人旁觀,真相實為眾人齊力相助」。有人認為這說明網路媒體危言聳聽,也有人認為官員控制輿論,總想「變壞事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