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出不了比爾.蓋茨?(組圖)
美國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堪稱真正的傳奇式人物。他於1973年考進了著名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法律預科,1975年輟學離開學校,與中學的好友保羅·艾倫創辦了微軟公司。他們致力於軟體開發,使軟體更易使用、更省錢和更有樂趣。他們的創業獲得了成功,比爾·蓋茨31歲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首富,37歲榮獲美國國家技術獎章,39歲時他的財富超過了股神巴菲特。自1995年到2007年連續12年間一直是世界首富,目前仍是世界第二富豪,僅次於墨西哥電訊大王卡洛斯·斯利姆。事業的成功,使他獲得了無數的榮譽,被讚頌為計算機奇才、軟體帝國的皇帝、「計算機界的拿破崙」。
微軟公司(Microsoft)創始人比爾·蓋茨(看中國配圖)
蓋茨的傳奇性還表現在:一個法律預科二年級的肄業生,竟創造了計算機軟體的帝國,而美國那麼多的計算機教授、博士們卻沒做到;2008年年僅53歲時宣布退休,不再擔任首席執行官,徹底淡出微軟公司,同時,他宣布把全部580億美元的財產捐贈出來,不給子女留下遺產。2007年6月,他獲得哈佛大學授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頒獎詞說他是「最成功的輟學生」,而他自己也認為:「這讓我很高興,正因為如此,才成為這個特殊群體中的尖子。」他說自己是美國制度的受益者,在政者力所不能為的地方,我們應該拿出自己的力量,以最能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
實際上,蓋茨只是一個符號,一個創業者和慈善事業的代表人物,像他這樣創業的成功人物和慈善家,在美國比比皆是。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芬·喬布斯就是一個美國式的英雄,他與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創造了「蘋果」,發明瞭個人電腦,從而改變了一個時代。他幾起幾伏,依然屹立不倒,使蘋果公司成為世界最具創新力的公司,2011年市值達337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創業的成功,使喬布斯獲得了諸多榮譽,其中1985年獲得里根總統頒發的美國國家級技術勛章。一個私生子,在三流學院僅僅讀了6個月書的輟學生,能夠獲得這樣巨大的成功和榮譽,這正體現了美國的創新文化。
被稱為「蓋茨第二」的馬克·扎克伯格也是一個神奇人物,他與蓋茨同為哈佛大學二年級肄業生,都是20歲開始創業,不同的是蓋茨是法律預科,而扎克伯格是心理學二年級肄業。扎克伯格被稱為「程式神人」,他創辦的社交網站Facebook,已擁有213億-284億美元的資產,遠遠超過了谷歌公司兩個創始人佩奇和布林的資產。他今年只有27歲,未來的路還充滿變數,但他卻義無反顧地表示要捐出自己資產的一半。他知道很多人都是到了生命的後半程才做出捐贈,但他不想等下去,因為慈善事業不能等待。扎克伯格是猶太人的後裔,以色列人無論是商家大賈或是小商小販,每年都自覺把利潤的10%捐贈給慈善事業。
臉書(Facebook)的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來源:Getty Image)
與以色列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很多人都缺乏公益意識,雖然也有個別做慈善的富人,但為數不少的富人卻是「葛朗臺」。最能說明問題的是,2011年秋美國巴菲特和蓋茨的中國慈善行,計畫於9月29日晚,邀請50位中國富翁在京郊拉斐特城堡舉行晚宴,可接到邀請的一半富人拒絕參加。不僅如此,在民眾中還出現了「挺宴派」和「斥宴派」。有的富豪公然表示,他不會捐贈,理由是要為社會管理好財富。這簡直是奇談怪論,你捐贈了就是社會的財富,不捐贈是你自己的財富,怎麼是為社會管理好財富呢?據說,中國億萬富翁人數已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然而美國慈善家的這次中國之行,並沒有達到他們宣傳慈善理念的目的。
2012年美國公布了十大年輕富豪,30歲以下和40歲以下各有5人,都堪為成功的創業者。美國從1996年設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以來,每年大約有60到100名青年科學家獲得此榮,這對於促進青年科學家的成長和創業,起到了巨大的激勵作用。
中國沒有像比爾·蓋茨那樣年輕的成功創業者,也沒有像馬克·扎克伯格這樣的青年慈善家,究竟是什麼原因?
依我陋見,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唯名論」的思想作祟,凡事都要論資排輩,壓抑了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所謂的"名",泛指名分、名節、名聲、名氣、名望、名譽等,於是「名」也就成了一個人的「話語權和行事的資本」。例如,關於「金磚四國」的翻譯,就是典型的"唯名"思想的反映。美國高盛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於2001年發表了《全球需要更好的經濟之磚》,其中他把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的英語詞彙的第一個字母縮寫為BRIC,該詞在英語中就是"磚"的意思,如果準確翻譯就應是「磚四國」,或稱為「新經濟體四大國」。可是,翻譯成中文時卻加上了一個「金」字,不知是由何而來,明顯篡改了作者的原意。這幾個國家真的是富得流油、遍地黃金嗎?非也,它們依然屬於發展中國家。俄羅斯和巴西的人均收入略高於世界平均值,而中國和印度都是世界人均收入較低的國家。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是一句流行千百年的古話,這也是唯名思想的一種反映。中國是一個老年社會,老年政治、老年科學、老年權威,老也是一種名望,一切都是「以老為尊」。「名正言順」是儒家的倫理,它是束縛人們思想的緊箍咒。如果以這種倫理衡量,喬布斯是被收養的非婚私生子,怎麼算得上「名正」呢?這事如果發生在中國,不用說創業艱難,各種蜚短流長的誹議會使他抬不起頭。面對這種窘迫,有誰願意與他合作,有誰願意貸款給他,又有誰批准他成立公司和股票上市呢?這一切在中國是不可能的。按照孔子的說法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然而,喬布斯不僅言順,事業也非常成功,他逝世後還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世界最偉大的企業家。
其二是「唯學歷論」誤導了無數的青年人,他們盲目追求名校、高學歷和高學位,深陷為選擇好專業而煩惱的誤區。學歷是什麼?學位是什麼?專業是什麼?他們僅僅是學習時間的一份記錄,是隨時都會忘記或被淘汰的專業知識,並不代表一個人的真才實學,更反映不出學習者的創造能力。哈佛大學是美國甚至世界排名第一的名校,可是蓋茨、扎克伯格、莫斯科維茨等都從哈佛大學輟學了,他們對自己的決定沒有任何遺憾,而且他們創業的成功與其所學專業無關。試想一想在中國,如果不是因病休學,有誰會退出被認為是「黃金般的學業」呢?可是,即使熬到大學畢業又能怎麼樣?無非是又增加了一批求職的待業者,一味地希望被人接納,而少有敢於自己創業的人。一個國家,只有創業者多了,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筆者記得,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出版了一本《學歷無用》的書,至今已40多年了,被認為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經典著作,是日本企業界幾乎人手一冊的暢銷書。為什麼盛田昭夫說學歷無用呢?他解釋說:「學歷,與其說是一種客觀評價的標準,倒不如說是一種偷懶的手段,所謂學歷標準只不過是管理者避免花力氣評價員工的一種藉口而已。」創新能力是決定企業競爭勝負的核心因素,不少企事業單位在招聘人員時,把本科以上學歷作為門檻,這實在是荒唐之極。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古今中外的一大批大作家、大學者、大畫家、大發明家、大富翁豈不是都要被扼殺嗎?
唯學歷論在中國頗有市場,這種思想根深蒂固,為什麼擇校、培訓班、補習班、奧數班、爭狀元久盛不衰,都是為了上名校,獲取高學歷、高學位,以獲得一份所謂的好工作。學歷至上,不僅使中專、大專和職業教育邊緣化,導致國家教育結構比例失調,更重要的是忽視了對學生想像力、質疑、反思和批判思維的培養,而這些能力恰恰是創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這正是我國國民創造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出不了比爾·蓋茨的主要癥結所在。
其三是不敢冒風險,不少人安於現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種思想有著深遠的歷史根源,我國古人都把認識的範圍侷限於五官可及和四肢可觸摸的領域,這是與西方人為了探索未知疆域敢冒風險的精神不同的。中國人缺乏好奇心,少有追求終極真理的精神,以及不敢冒風險的膽怯心態,這是近代科學不能誕生在中國的主要原因。
最近有一則新聞報導,格外引起學術界的注意:美國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宣布辭職。起因是2011年秋天他與另一位教授把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課全面網路化,任何人都可以上這門課並參加考試。為了幫助非英語國家的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志願者把史朗教授講授的內容翻譯為多達40多種語言文字。這門網路課程講授的成功,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結業的學生多達2.3萬人,而平常修學該課的學生只有200人,充分顯示了網路教學的優越性。在獲得成功後,史朗教授宣布辭職了,成立了一個名叫Udacity的網路大學,以滿足更多人的需要,同時也尋求自己更大的成功。這也是一種冒險精神,如果在中國,作為一個著名大學的終身教授,是沒有人願意冒辭職的風險的。其實,這種冒險精神在美國非常普遍,不管男女老少,無論是總統或百姓,都敢於冒險。2009年6月12日是老布希總統85歲生日,他以跳傘來慶祝生日,從8000米的高空跳傘成功。幾年前,有一個7歲女孩潔西卡在教練的陪同下,試圖駕機穿越美國全境,但不幸墜機身亡。她的母親到達現場,雖然很悲痛,但讚揚女兒的冒險精神,說潔西卡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為有這樣的女兒而無比驕傲!這幾乎就是美國的國粹,有了這種精神,還愁沒有強大的、創新型的國家嗎?
對比之下,我們缺少這種冒險精神,所以也就出現不了像比爾·蓋茨這樣群體的創新型傑出人才。究其原因,歸根到底是幾千年封建文化的束縛,其精神糟粕潛移默化,代代相傳。例如,「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樹大招風」,「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小不忍則亂大謀」,「和為貴」,「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看來,中國到了需要一場真正的思想領域的啟蒙了,需要進一步推進體制改革,更新人們陳舊的思想觀念。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