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出行不封路是在回歸常識(圖)

媒體報導,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6位政治局常委和書記處同志,從中南海出發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沿途不封路,而是跟著社會車輛過來的。

無獨有偶。12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到深圳視察,「沒有看到任何的歡迎橫幅,也沒有列隊迎送的環節,」車隊行進中,沒有封閉任何道路,公交、出租、私家車與車隊並行,「道路暢通如常」。在蓮花山向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時,現場既不見紅地毯,也沒有請民眾離場。

之所以對這兩個新聞格外關注,是因為不久前,我就遭遇了一次封路事件。當時正值下班高峰區,我與一大幫人被執行交通管制的交巡警阻在十字路口,等待了大約十分鐘後,眼睜睜地看著一個車隊從面前呼嘯而過,揚長而去。在等待的當兒,好幾位市民都憤憤不平地操起了國罵。當然,這種聲音坐在車裡的領導和記者都聽不到……

「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於聯繫群眾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這是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出臺的關於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之一。雖然相關文件還沒有正式面世,中央高層已經用實際行動革除陳規,轉變作風,並給基層領導幹部樹立了一個標桿:你們就看著辦吧。從目前各自渠道反映的信息來看,大部分民眾對此真心擁護,衷心贊成。

其實,我對交通管制這種制度倒不是很反對。誰家有了急重病人,需要送到醫院進行搶救;某處發生火災,需要消防隊前來滅火;無辜市民在影劇院被犯罪嫌疑人綁架,需要狙擊手迅速趕來營救;某地發生大地震,需要把賑災物資星夜兼程送達——我認為,包括但不限於上面這四種情況下,沿途不妨臨時執行交通管制。但毫無疑問,領導幹部出行視察不在此例——除非他是坐在消防車內去參加滅火。

遺憾的是,在很多時候,交通管制不是緊急情況的特殊需要,而是互相攀比的特權需要。國家領導人出行,要封路半天;省部級領導出行,要封路一個小時;區縣級領導出行,要封路半個小時……如果在外出視察的時候沒有交警為你執行交通管制,那麼很明顯,不是因為任務不夠緊急,而是因為你的級別還不夠高。另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則是,當領導的車隊在那些被堵在路上的普通民眾面前呼嘯而過時,整個領導幹部的形象都因此而減分——你耽擱人家多少時間,人家就在心裏給你減去多少分。

我無意把「領導出行不封路」提拔到很高的層次,比如「新政」來進行過分解讀。事實上,這只是一個人盡皆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常識而已。今年5月當選的法國新任總統奧朗德幾乎從來不動用交通管制,總統車隊行進之時,總會正常地遵守每一個紅燈。美國總統歐巴馬也習慣了與民眾「同進同退」。2011年10月,他參加洛杉磯一個著名的談話電視節目時,當地沒有實行交通管制,他的車隊就只能和老百姓的汽車在高速路上慢慢「爬行」。在英國,依法享有優先通行「特權」的只有警車、消防車和急救車等特種公務車輛。除此之外,任何政府公務車輛不允許安裝及使用警燈和警笛……奧朗德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我將是一名正常的總統」。有正常總統的社會,就是一個正常的社會。

當然,儘管如此,回歸常識也依然值得肯定,尤其是在中國這個有著太多「特殊國情」的社會。而且我認為,應該回歸常識的,不僅僅是在「領導出行不封路」上。當官的,不要貪污受賄;當公務員的,上下班要準時;種菜的,不要使用違禁農藥;拿手術刀的,紅包可否收少一點?當城管的,在追趕小販時能否稍微慢點?教書育人的,收補課費後真要給人家補課;在飯館炒菜的,上了廁所要洗手;賣切糕的 4塊錢到底是買一斤還是一兩,你要清楚地告訴人家;當記者的,不要胡亂編造稿子;當警察的,不要對犯罪嫌疑人刑訊逼供;當法官的,不要吃了被告吃原告……

領導出行不封路只是回歸常識的第一步,當所有的事情都回歸了常識,恢復常態了,中國這個社會就正常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何仁勇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