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處於歷史轉折點?(圖)

 2012-12-11 00: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0
    小字

近日媒體關注習近平有關「現代史上中華民族的最大夢想」的言論及臺灣政治與儒學復興的關係。

中國進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必然會帶來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嗎?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因為中共新一屆領導人的登臺再次浮現出來。英國《衛報》網路版發表文章警告說,別以為中國會改革成西方一樣。中共的改革並不是西方意義上的變革,而還可能是正相反。

觀察家認為,中共決不允許挑戰它的一黨專制。中國所講的民主是「中央集權下的協商」,其目的是為了限制廣泛意義上的民主,而不是擁抱民主。隨著中國中產階級隊伍的擴大,他們會自然而然地要求獲得更好的服務,有更多的機會等等,但是他們可能會反對腐敗官員和低劣的服務,而不會反對現行制度以及領導人。同時,中國政府為了保障其政權統治的合法性也學會了容忍一定程度的批評。文章指出,如果你今後再看到有關中國處於歷史轉折點或是你可避免走上改革道路的文章時,一定要謹慎對待,不能輕信。

中國的新領導人習近平呼籲--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現代史上中華民族的最大夢想」--行動起來,實現民族復興。加拿大《環球郵報》發表秦家驄的文章指出,這意味著,中國的新領導層又重彈人民共和國的宣傳老調:中國飽受外國列強凌辱。但是,同一時間,中國政府對於中國民眾是共產黨的受害者這點卻三緘其口。說到底,死在共產黨政府手上的中國人數目遠遠大於外國人的,單是毛澤東的大躍進便造成超過三千萬人死亡了。

這樣時不時鼓動「受害者」意識的危險之處在於,它在中國國內產生了這樣一種期望,即:國家夠強大了,便應該向過去曾經凌辱過它的國家報復。這樣的情緒在近期在中國各地爆發的反日示威當中顯而易見。中國應該明白到,失去領土的國家並不只有它一個。它應該記住,中國現在的領土面積-959萬平方公里-比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朝代,明大得多。在明朝最鼎盛的時代,管治的領土面積不過是650萬平方公里。在21世紀,任何國家都不應考慮使用武力解決領土爭端。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應該是外交官或國際司法機構,而不是士兵。如果這些努力失敗,那麼就應該維持現狀,並應尋求滿足有關各方的需要的方法-比如經濟共同發展,或共享漁業資源等。

輿論的偽善

一切都很好,中國正在蒸蒸日上,任何問題都真的只是輕易可以被克服的小故障而已。這種被中共在國內反覆宣傳的論調,也被廣泛運用到國際輿論。《紐約時報》編輯朱麗葉•拉皮多斯(Juliet Lapidos)本週發表文章,談論「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國」。她指出,眾所周知,為了平息爭議,中國政府會封鎖新聞網站和相關服務,據稱中國政府還雇佣了數以萬計的人員審查網際網路上的訊息。 但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高善罡通過翻譯表示,中國的新聞行業比美國人認識的要更自由。

文章指出,中國記者對中央政府和共產黨高層領導的負面消息也進行了報導,不過是在共產黨公開這些信息之後。那麼,中國媒體不存在挖黑幕的情況,不過,這裡的媒體可以自由傳播政府的材料。

近年來復興儒學以拯救政治文明的言論在中國盛行,臺灣政治文化在這些這些主張者眼中是一個樣板。然而本週在臺灣發生一場相關的爭論。《蘋果日報》發表社論指出,學生冒著寒風霪雨立於官署前,要求官方反壟斷、奉公義行事時,官方不理、多數民眾也冷漠;然而,清大學生陳為廷在立院備詢的言行一出,右翼保守的媒體立即對他以禮貌問題大加撻伐,集體獵巫的行徑,如回到道德重整年代。

社論指出,仔細研究華人社會的集體心理,對於如公德、人權、民主諸抽象理念的深化非常不足;對於個人修養談吐卻念茲在茲。也就是說,儒家強調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信念始終牢不可破,並硬嵌入民主運作中,置制衡、權責分明諸民主法則於次要。現行執政者及支持者過度執泥於身修這個層次,以致不是變成「公孫布衣」的偽善,就是落入「明察秋毫,不見輿薪」的理盲情境。

(原題目:民族復興與受害者意識)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