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美國打工 上萬「洋娃娃」留守家鄉

在福州閩江入海口一帶,有這樣一群留守兒童:他們跟著爺爺、奶奶等親人生活在村子裡,但他們是外國公民,具有外國國籍。這些孩子被稱為「洋留守」。這些留守的「洋娃娃」,父母多數在美國打工,多數是非法移民,因精力和時間有限,將孩子送回國內撫養。

長期隔著大洋,很多孩子與父母感情疏離甚至叛逆。另一方面,他們在中國國內接受的學前教育在國外「水土不服」,「洋娃娃」五歲左右回到國外,往往要從頭開始。

「新京報」記者馮軍在引述福州市政協統計資料的報導說,在福州有近萬名這樣的「洋娃娃」。不過美國福建同鄉會主席鄭棋認為,這個數字相對保守,他認為福州至少有2萬名「洋留守」。

五歲的小豪是個「洋留守」,父母都在紐約打工,屬非法移民。因父母打工時間長,無力照顧他,他四個月大的時候,被送回福建長樂市猴嶼村,由爺爺、奶奶撫養。

資料顯示,福州的「洋娃娃」分散於各區,以閩江口一帶的各縣、鄉、村為主。其中長樂市約5000人,馬尾區亭江鎮約2000人,連江縣琯頭鎮約2200人。

長樂市政協委員、美國長樂公會駐長樂辦事處主任鄭孝煌說,1990年代以後出國的年輕人,當時大多未婚,在國外站穩腳跟後,陸續結婚和生育。孩子出生在美國境內就自動獲得美國國籍,大量移民的第二代成為美國公民。

這些「第二代」的父母多數是偷渡出國,為了掙錢和自己拿到外國國籍,要長時間工作,例如一天工作13個小時,沒時間和精力照看孩子。「一般在孩子幾個月時就抱回國內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長樂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秘書長潘星描述,有時候送回的孩子在飛機上「偶遇」,他形容「有時候整個飛機上都是嬰兒,嘎嘎嘎響,就像一窩鴨子」。

由於有小孩返鄉的市場需求,甚至有的快遞公司甚至開展了「遞送」孩子的業務。「美國—中國,雙向快遞,機場接送包裹、小孩。」這是美國一家快遞公司在紐約華埠打出的廣告,送一個孩子回國的價格是1000美元。

大部分「洋留守」都沒真正見過父母的模樣,有的孩子會抱著女老師的腿直唿「媽媽」。

琯頭鎮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倪法林說,「洋娃娃」的父母往往寄回金錢等,通過物質形式彌補感情上對孩子的虧欠。例如當地有種黃梅魚,一斤幾十塊錢,但無論多貴,「洋娃娃」的爺爺、奶奶都會買給孩子們吃。

但長樂市實驗幼兒園園長陳美琴說,「洋留守」在行為習慣上不如父母帶的孩子,對各種信息接受的程度不如父母帶的孩子,家園配合(家長和幼兒園的配合)不好,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美國福建同鄉會主席鄭棋不贊成「洋娃娃」在中國國內接受教育。他說,三至六歲是幼兒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但對於那些留守的孩子來說,「家長」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而老人們的教育觀,與現代社會的育兒理念會有不同。

鄭棋認為「洋留守」接受的教育危害很大,等他們到國外後,要從零開始,往往跟不上當地同齡人的步伐。他說,「洋留守」回到國外後,要先從幼兒園學起或學習一、兩年的語言,才能上小學,往往比國外學生晚了一、兩年。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