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補鈣效果的6個原因

你可能正有這樣的疑問:寶寶一直都在補鈣,為什麼還有缺鈣表現呢?

專家告訴你

你可不要以為寶寶缺不缺鈣只要到醫院做個微量元素檢查,或者做發鈣檢查就知道。其實,這樣的檢查結果並不一定準確。因為鈣在血液中的分布只佔1%,在骨骼中則佔99%。當人體鈣不足時,骨骼中的鈣會轉移到血液中,以保持血液中鈣濃度的穩定。所以,有時檢測血鈣正常的寶寶仍有可能缺鈣。

這些情況表示寶寶有可能缺鈣

1、睡覺多汗。

寶寶剛剛睡下,頭部特別是後腦出汗明顯,而且與溫度和運動無關,是為盜汗。這是缺鈣的典型症狀之一。有的寶寶後腦或者腦袋枕部一圈沒有頭髮或頭髮特別少,也有可能是缺鈣的表現,因為後腦盜汗不舒服,使寶寶不斷用頭摩擦枕頭,時間長了頭髮摩擦掉了,就有了枕禿現象。

2、寶寶晚上哭鬧不止,夜驚,醒後哭鬧難以入睡,或睡覺翻來覆去不安穩。

如果排除受到驚嚇或尿床等身體不適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缺鈣引起的。

3、出牙延遲,牙齒參差不齊,呈鋸齒狀。

4、囪門閉合遲緩,到1歲半後仍不閉合。

5、前額高突形成方顱,或肋骨串珠、外翻、雞胸,1歲以上可以站立走路的嬰幼兒呈X型或O型腿。

6、厭食、偏食也有可能是缺鈣。人體鈣元素攝入不足時,易導致食慾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影響補鈣效果的6個原因

雖然現在不少媽媽已經注意給寶寶補充一定量的鈣,但往往忽視了科學的補鈣方法而影響了補鈣的效果。

1.補鈣量過多或不足

鈣的需要量與年齡有關。6個月內的寶寶每天需要300毫克鈣;6個月以後,每天需要400毫克鈣;滿1歲以後,每天需要600毫克鈣;4歲以上每天需要800毫克鈣。日常生活中鈣的攝入僅能滿足所需要量的1/3到1/2。

但是,補鈣過量也有副作用,如身體浮腫多汗、厭食、噁心、便秘、消化不良,嚴重的還可能限制大腦發育,影響生長。

建議缺鈣不明顯的寶寶最好通過豆製品、奶製品和魚肉等食物來補鈣。

2.維生素D攝入過多或不足

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吸收,所以春夏季應讓寶寶多晒太陽,皮膚經日光照射後可以生成維生素D。秋冬季節日照不足、寶寶戶外活動減少時,應額外多補充維生素D。兒童維生素D的每日需要量為400國際單位,一般在2∼3個月內連續給維生素D達200∼300萬國際單位時才會發生中毒。

3.同時服用鈣、鐵、鋅的補充劑

補鈣、補鐵、補鋅的產品應分開服用,否則會相互影響吸收。

4.補鈣時間不適宜

補鈣在用餐時、餐後或臨睡前服用有利於吸收,效果最佳。

5.將鈣片溶入牛奶中服用

過多的鈣離子會使牛奶出現凝固現象,還會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結合產生沉澱,而奶製品中含鈣量較高,一次服用大量的鈣,寶寶吸收不了,反而影響補鈣效果。

6.受膳食影響

膳食中食鹽含量較高或蛋白含量高時會使鈣從尿中丟失增多,大量含磷酸、鎂、咖啡因的食品也會影響鈣的吸收和排泄,食物中的草酸、植酸同樣會影響鈣的吸收,所以菠菜、茭白、竹筍等含草酸過多的食物時最好用熱水燙過再吃。

本文留言

作者劉莉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