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者有免於「旅遊」和「喝茶」的權利

最近,有兩件事引起輿論強烈騷動。分別是「貴州畢節5名流浪兒童死亡」和湖南湘西鳳凰當地小學的「三元營養午餐」。事態發展至今,畢節和鳳凰兩地政府主管部門相關責任人已經受到處罰和問責。顯而易見,兩地對於事件本身的反思和今後工作的開展將提上議程。在此之外,我們不應忽視兩起事件的網路爆料者所遭遇的困境。

據《楚天金報》報導,「畢節五名流浪兒死亡的爆料者」李元龍兒子證實,李元龍在曝光消息後被畢節警方帶去外地,「被旅遊」了。而浙江在線日前報導,從「三元營養午餐」爆料人小梁的微博看出,她曾被當地教育部門大半夜叫出去「喝茶」。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記者。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擴寬了網民議事的空間,特別是近幾年,一些未曾在專業媒體上報導的信息逐漸在微博和論壇上得以爆料和發酵,引起公眾的關注。爆料,本是中性詞。然而,由於爆料者多是一副「砸場子」的姿態,因此引得不少地方政府不高興,不待見,甚至是立即封殺。

眾所周知,「旅遊」和「喝茶」就是某些地方政府對爆料者表示不高興、不待見最常用的兩種方式。「旅遊」,「喝茶」聽起來夠休閑,夠輕鬆,實際上是「被旅遊」,「被喝茶」。自己想想就知道這是很痛苦的。因為,一旦某人「被旅遊」和「被喝茶」,就意味著政府開始插手干預了,爆料者隨之就在相當程度上失去了對爆料之事關心和繼續關注的自由。

政府請爆料者「旅遊」和「喝茶」的目的就在於此。並非是在發揚待客之道,而是意圖讓爆料者淡出輿論中心,儘可能以權力之手干涉「醜事」,進而把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在這個意義上,公眾自然看得出一些地方政府工作思路的「另類」和執政智慧的殘障。

那麼,政府部門是真的不懂如何正確應對爆料嗎?

我看未必。據我瞭解,現代政治倫理語境下,每一年幾乎每個地方政府都會請一些相關專家學者教授他們網路時代正確應對輿論輿情和新聞媒體的方法。遺憾的是,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培訓結束以後並未進行認真學習和反思,一旦出現突發爆料,腦袋中那些生了根蛀了蟲的辦法會立即捲土重來;另一面,一些地方政府邀請專家學者的出發點早就跑偏——並不是為了與時俱進,學習科學的應對之道,而是直接希望學到一些對自己而言能立竿見影的「武林秘籍」和「防記者偏方」。

明白了以上所說,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爆料者會被政府請去「旅遊」和「喝茶」了。事實上,真正有作為的政府應當重視任何的爆料和質疑,包括那些偶爾聽起來十分刺耳的批評。政府部門首先要有正視且珍視民聲的態度,把每一個網上的爆料都看作是對自我工作姿態的修正和工作效率的檢驗,如此才能擁有形象和公信。而如果動不動就邀請爆料者「旅遊」和「喝茶」,不僅涉嫌鋪張「公款吃喝」,涉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同時還是對自身形象和公信的矮化與踐踏。

歌頌和不滿,表揚和揭露是一個人自然擁有的權利。在公權力面前,個人無疑是渺小的。但無論如何渺小,只要個人的爆料是真實且負責的,就不應遭到公權力任何不正當、不合理的約束。猶記得,每每發生公共事件,一些政府部門就踮起腳尖表示會盡全力「保護爆料人」。難道「旅遊」和「喝茶」就是所謂的「保護」?請記住,權力要謙卑,不能張牙舞爪,爆料者有免於「旅遊」和「喝茶」的權利。

本文留言

作者李松林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