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交易案完成簽約 臺憂媒體浩劫(圖)
交易案受到臺灣來自環團、媒體業、學生聯盟及學者等各界反對聲浪。今天有大規模學生聚集在行政院外陳情抗議。
【看中國記者張頌宇採訪報導】香港壹傳媒老闆黎智英出售旗下臺灣《蘋果日報》等媒體交易案,27日,三大入主財團──旺旺中時、台塑、中信與其在澳門正式簽約備受外界矚目。媒體專業人士向《看中國》表示,這場超額買賣對三大財團根本無媒體經營利潤可言,在中國大陸擁有經濟利益是財團購買臺灣壹傳媒主要原因,目的是為了掌控臺灣媒體輿論,累積在對岸的政治資本。
高達175億元的壹傳媒出售案在27日下午與已知三大買方: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裁蔡衍明、中信集團少東辜仲諒及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進行交易簽約,壹傳媒集團擬以175億元出售臺灣《蘋果日報》、《壹週刊》及壹電視。原外傳第四方買家是郭台銘,但郭台銘予以否認。
壹傳媒曾對外公告表示,壹電視主要因無法在有線電視平臺全面上架,為停損而出售。前公平會委員施俊吉昨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表示,壹傳媒被迫出售的關鍵原因在於壹電視上架受阻,公平會應調查蔡衍明、辜仲諒與王文淵等是否以脅迫、利誘等方式逼迫其他事業參與結合等問題。(註:蔡衍明因並購臺灣有線電視系統中嘉網路後,掌握臺灣有線電視系統臺市佔率27.59%,成為全臺第一大系統臺集團)
中共最想控制臺灣媒體 財團超額買賣意在中國市場
臺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向《看中國》表示,175億買壹傳媒可以說是超額買賣,根本就沒媒體經營利潤可言。「可以看到三個所謂未來的新老闆,他們著眼的不是這個媒體要在臺灣賺錢,而是主要要利用媒體這個公器,去累積他們在中國大陸的政治資本。」
陳曉宜進一步指出,蔡衍明的旺旺集團在香港上市,主要生意都在中國大陸;台塑在中國大陸也有經濟利益;中信集團辜仲諒一樣在積極的開拓中國大陸市場。「今天對中共來說,兩岸政治、經濟都已經通了,唯一不能控制的是輿論,所以他最想控制的是臺灣媒體。這跟當初香港回歸時,中共最想控制的是香港媒體輿論是一樣的道理。而中共控制媒體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透過資本家、財團來控制。財團買了媒體之後,這些商人們就可以在中國大陸很大聲的說,我有臺灣媒體,我可以控制臺灣媒體輿論的時候,他在中國大陸就可以有很大的商機。」
陳曉宜表示,三個財團除了蔡衍明的旺中,其他兩個都沒有媒體經營經驗,「而旺中的表現,也不用大家再多說了,根本沒有媒體專業可言,蔡衍明連媒體是公器不是私器到現在他都沒有辦法釐清。所以幾個財團買壹傳媒不是為了經營臺灣媒體。」
「在中國大陸做生意政府點不點頭,不只關乎你有多少錢的問題。今天財團變成打手,我們的政府還在配合演出,導致我們臺灣的言論多元和新聞自由整個淪喪,這是最嚴重的問題。」陳曉宜說。
財團入駐恐媒體監督環境污染等功能喪失
龐大的媒體並購案,讓臺灣各界憂心媒體生態受到嚴重破壞。
臺灣大學新聞所教授、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張錦華向《看中國》表示,這個案子規模過大,在臺灣佔了約百分之五十的報紙市場,幾大媒體加起來在電視佔了多達二十多臺之多,將使媒體監督功能喪失。例如台塑環境污染問題,台塑買了媒體以後,媒體就難以發揮監督功能;中信集團的中國信託為金融產業,金融領域同樣需要媒體嚴格監督,才能維護金融秩序和大眾權益;而蔡衍明的旺中集團過去踐踏新聞自由已經前科纍纍,是嚴重不適格的媒體經營者。
張錦華也表示,不管有沒有增加新的買主進來,目前幾大財團同時都有主要經濟利益在中國大陸,而中國大陸是個權貴資本主義市場,政府嚴控言論自由和打壓人權,恐怕財團淪為中國政府的傳聲筒。這麼大的併購案,也自然會對媒體造成封鎖效應。總的來說,這對臺灣媒體生態和自由民主是個浩劫。
對於臺灣各界要求公平會介入調查交易案,公平會主委吳秀明表示,案子在股權移轉時才算結合,簽約不等於結合。在業者申報結合前,公平會無法主動調查。
陳曉宜表示,在公平法裡,只要商業的併購有疑慮或違法之虞時,公平會還是可以去調查。「昨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專案報告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今天壹電視為什麼會被迫賣出,原因就是因為他沒辦法上有線電視的架,媒體都報導了,因為旺中買了中嘉後,擁有近三分之一的系統控制權,他不讓壹電視上架,這是不是導致他被迫出售的原因?這公平會都應該去調查。過去公平會都是被動接受申報,但對於這樣一個受社會矚目的案子,當然應該主動去要求這些財團符合規定。」
國民黨立法委員羅淑蕾今天也向媒體表示,目前買賣方是誰,市佔率多少,算一算都可以知道了,公平會應該要介入。
對於今天交易案的簽約過程,陳曉宜強調,必須譴責簽約的完全不透明、不公開,把壹傳媒勞工的權益犧牲了。今天壹傳媒四個工會也都譴責了這個事。陳曉宜表示,不論從市佔率、消費者權利,以及記者專業自主等方面來看,這宗並購案都不能過關。後續將繼續強力監督該案發展。
日前在香港壹傳媒工會發起的「撐(挺)臺蘋」活動中,香港壹傳媒工會主席李家聰感嘆,一向敢言的「臺蘋」出售後,將使大中華區又少了一個「敢言聲音」。同時憂慮,今天「臺蘋」可以被出售,將來「港蘋」也可以被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