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
帽子的聯想
人人都有個腦袋,夏日遮陰,冬季禦寒,都離不開帽子,有的少數民族更把帽子作為一種裝飾,富人穿金戴銀,頭值萬金。四川窮人要在頭上纏條白布,北方人也要蓋條毛巾,特別是癩痢頭,一年四季不露頭頂。民國時代,帽子工廠興旺發達,城裡有帽子專賣店。有錢男人戴上博士帽,拄上文明棍,顯示身份不凡,窮人一見,迴避三舍。人們常說,穿衣戴帽,個人所好,意思是穿衣戴帽是別人的基本權利,無可非議。
中共新政建立,帽子工廠更是興興向榮,遍及神州。
我這兒說的帽子與前面說的帽子有所不同,它既不能遮陰禦寒,也不起裝鈰作用,它是一種政治標示,是孫大聖頭上無形的緊箍咒。這種帽子雖說無形,重若千鈞,也不是你個人好,還是不好,毛澤東要給你戴上,你無法拒絕,乃至心安理得,因為戴帽子比砍頭好得多。
我記得開始的兩頂帽子是地主丶富農。按當時新政政策規定,無論你擁有的土多少,只看你生活來源,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為生,或者沒有出租土地,自己不勞動,僱請長工耕種土地就是地主。富農是自己種一部分土地,出租部分土地,主要生活來源不是靠收租,收租只屬家庭生活補貼,就是富農。凡在家裡當家的地主丶富農,稱為地主丶富農分子,其他稱為地主成份,屬一般地主,或稱地主子女。前者罪大惡極,後者是一般罪惡。地主丶富農政治上有所區別,但區別不大。
土地改革時,不是你乖乖地把土地拿出來分給農民就作罷,而是要開鬥爭會,將地主分子鬥得死去活來,乃至死去才罷休。土改時從不講究被鬥地主丶富農有啥權利,也不講究什麼法律丶道德丶人性,所以,人類歷史上有的酷刑都什用上,沒有的,凡能想出的也可以用,這就看鬥爭者的「智慧」了。
毛澤東當時給土改下了殺人指標的,因為是「內部掌握」的機密,誰也說不清,有的說是百分之六,有的說是百分之四。當時地主丶富農之死,怎麼樣死,沒有像現在地震丶車禍丶壙難死多少人作新聞報導,恐怕也是幾百萬嘍。
接著出現的反革命分子丶壞分子丶右派分子就更多了。戴上這些帽子的人有多少,恐怕沒人說得清楚,更別說什麼判徒丶特務丶內奸丶工賊丶反動會道門-----等等了。
前紅衛兵的武鬥寫實畫作
開始人們並不知道有些帽子的意義,不知它對人的危害程度,所以戴就戴吧!反右派運動,毛澤東也規定了指標,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在他身邊總弄不出右派,焦急萬分。他的密書說,校長,你就把我報上去把,要不你交不了差。吳老也不知右派份子對人有什麼危害,便同意了密書的要求,將他報去頂了指標。更有甚者,有個邊遠山區僅四個人的學校,縣委規定要劃一個右派,四個老師只好選舉。有個老師剛選為縣裡模範教師不久,三個人都像選他為模範教師一樣,選他為右派。他也不知什麼叫右派,欣然接受了,誰知他最後被開除工職,勞動教養二十年,整得家破人亡。
在文革中,懲治五類分子是各派搶佔至高點的重大策略,誰整得厲害,誰是左派。廣西有個縣的造反派瘋狂殺害五類分子,有的屍體被造反派用來辦人肉宴席,所有屍體扔下河去,多日漂屍不斷。
更慘的是株連政策,五類分子子女當兵丶招工丶招干丶升學政審不合格,孩子在學校受歧視,升學過不了政審關,更有甚者,他們與工人丶農民子女幾乎斷決了婚姻關係,一個五類分子如姑娘再好也與工丶農子弟攀不上親。五類分子,子子孫孫遍及全國,年青人越來越多,對自己前途失去希望,一肚子怨氣無處釋放,就如原子彈懸在空中飄來蕩去,實在危險。
毛澤東大山崩塌,鄧小平出山,他把五類分子的帽子一風吹了。鄧小平是不是比毛澤東善良呢?愚以為不是的!他雖然反對兩個」凡是」,將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結論為」浩劫」,拋棄了毛澤東的經濟體制,但卻保留,發展了毛澤東的專制體制,還要四個堅持。他純屬為了延續毛澤東的專制體制才這麼做的。他的這一決策就是歷代王朝的「讓步政策」,不讓步,專制政權就要垮臺!誠然,這並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辦法,但他是延續專制的唯一選擇。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