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面臨的利潤難題

中國的經濟似乎已經從夏季的低迷中恢復過來。但中國企業將難以將經濟的回暖轉化為對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的東西:更高的利潤。

中國經濟顯示出的最新跡象是積極的。工業增加值、房地產投資和零售額10月份均顯示出好轉的跡象。這對中共和尋找經濟增長新來源的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好消息。目前中共正在北京召開18大以啟動領導層換屆。

投資者面臨的問題是,就在中國經濟顯示出加速跡象之際,公司利潤卻依然持平。據數據提供商CapitalVue的數據,在中國內地股市上市的2,500家企業第三季度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僅增長了0.4%,而第二季度淨利潤下滑了1.8%。

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依然慘不忍睹,庫存、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均有所增加。第三季度,庫存在過去四個季度收入中所佔的比重為20.4%,與第二季度的20.5%相比幾乎紋絲未動。縱觀歷史,這個比例似乎很高。2009年,當中國企業被金融危機弄得措手不及時,這個比例最高達18.3%。

這一比例較高表明庫存的消化更加緩慢,意味著銷售疲弱。這還意味著更強勁的需求將難以轉化為更高的產出,因為企業在恢復生產線之前,首先需要消化庫存。

中國的企業開始為犧牲利潤追求增長付出代價。盲目擴大產能的前提是假定需求繼續快速增長。隨著需求增長放緩,企業面臨的結果是更高的固定成本要分攤在產出上。2007年至2011年製造業工資漲了73%,在這種情況下,快速提高的工資也帶來了壓力。平均淨利潤率從2007年的12%降至2012年第三季度的8%。

疲弱的利潤有助於解釋這樣一種現象:儘管中國經濟穩步增長,中國股市今年卻屬全球表現最糟糕之列。今年以來,上證綜指跌了5.5%,相比之下,標準普爾500指數張了9.6%。從一定程度上,這也反映出中國內地股市的不成熟。在內地股市,與流動性的變化和投資者的追漲殺跌相比,基本面常常不那麼重要。

政府在基礎設施上的新支出以及房地產投資的回暖,這些將轉化為中國工業更強勁的需求,這對未來幾個月的利潤來說是一大利好。不過,產能過剩和成本上升這些結構性問題將更加難以解決。

本文留言

作者TOM ORLIK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