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現代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無疑遠多於過去,然而隨著教育方法越來越民主,問題卻也多了起來——許多父母都發現,家裡的小公主變得越來越驕縱、越來越難管了。
八歲的苗苗是家裡的獨生女,學習成績優良,可是任性、倔強、自私、嫉妒、好發脾氣。菜不好吃,責怪大人;父母吃了她愛吃的點心,就大嚷大叫;每天起床,幾乎總要找點事情發一頓脾氣。
每次吃蝦,樂樂的媽媽都會幫女兒剝蝦殼,自己從來不吃。有一次她只是順手把一個蝦仁放入自己的口中時,女兒卻翻了臉,又哭又鬧,還逼媽媽吐出來。
近年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可悲的是,父母越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己為中心。因為家人過度寵愛,便理所當然認為所有人都要滿足他們的要求,一旦不能滿足,就會隨意胡鬧。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姆林斯基說:「嬌縱的愛是最可悲的。」一旦養成女孩驕縱的個性,其後果更是不堪設想:驕縱的女孩,往往會失去節制慾望的能力;驕縱的女孩,往往無法忍受願望不能實現的痛苦;驕縱的女孩,往往會怠惰,並缺乏思考力和創造力;驕縱的女孩,在日後的職業生涯中,因為不想、不願付出努力,導致期望與失望之間的落差往往很大。
相較於男孩,父母在教育女孩時的確應給予更多寵愛,但這種寵愛應是一種鼓勵、支持、信任,而非物質的絕對滿足、無條件的絕對縱容。給予孩子一種理智的愛,才是最重要的。
別讓女孩產生無謂的優越感
我們常為聰明可愛的女兒而感到驕傲,女兒則會因我們而產生特殊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一旦過了頭,就會讓孩子變得驕縱蠻橫,成為沒有禮貌、令人生厭的人。
有一次,前蘇聯兒童文學家蓋達爾帶著五歲的小女兒珍妮,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大禮堂裡,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蓋達爾講故事,除了蓋達爾的聲音,整個禮堂靜得連針掉在地上都聽得到。此時,小珍妮卻旁若無人地在禮堂裡走來走去,故意使勁跺腳,發出惹人討厭的聲響,跺完腳後還露出得意的神情,彷彿在告訴其他小朋友:「你們看,我是蓋達爾的女兒!你們一個個都在聽我爸爸講故事,這些故事我每天都能聽到!」
蓋達爾看到女兒的行為,立即停止了講故事,突然提高嗓門對大家說:「那個猖狂的小傢伙是誰?請你們把那個不守秩序的小傢伙攆出去!她妨礙了大家安靜聽故事。」小珍妮愣住了,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親愛的爸爸竟然會這樣說她,雖然她連哭帶喊地賴著不走,想讓爸爸心軟,但是蓋達爾不為所動,堅決要求工作人員把珍妮拉出會場。
蓋達爾繼續講故事,故事講完後,孩子們對蓋達爾報以熱烈的掌聲。
父母要及時告訴孩子:自豪和自信心應來自於自己,而不是父母或者他人。蓋達爾對女兒的教育是及時而有效的,相信小珍妮從此以後再也不會因優越感而滋生驕縱的情緒。
絕不遷就不理智的行為
女孩小時候都曾用哭鬧來「脅迫」父母,如果父母對此無奈妥協,就很容易助長女孩驕縱個性的形成。因此,對於小女孩的一些不理智的行為,父母務必嚴格要求、態度一致。
一位對女兒要求嚴格的父親在是這麼做的:一次剛買橘子回來,還沒上樓,女兒就嚷著要吃。我勸女兒回家再吃,但她不肯,非要解開袋子動手拿。我沒同意,扛起袋子就走,不料女兒蹲在地上放聲大哭起來。老婆愛女心切,好幾次想下樓,都被我勸阻了。我太瞭解女兒的脾性了,只要稍有遷就,她就會得寸進尺,還以為是大人怕她。
女兒在一陣歇斯底里的哭喊後,慢慢地上了樓。當哭聲在家門口停止時,我示意老婆把客廳門打開。這時,只見女兒眼淚汪汪地站在門口,我佯裝不看她。不一會兒,女兒怯怯地走了進來,極為誠懇地向我認錯。我依舊不理不睬,很冷靜地坐在那兒,將目光投向窗外。女兒又向前移動了兩步,含淚站在我面前:「爸爸,我不要橘子,我錯了。」一陣冷處理後,我這才轉過臉來,表情嚴肅地問她錯在哪兒,直到她真的弄清楚為止。
整個下午,女兒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很自覺地按照我的要求看書寫字。功課做完後,又十分主動地把客廳和房內桌上的東西整理得井然有序。為了表揚她,我在她的小本子上貼了一張乖寶寶貼紙。同時,為了讓她知道今天不太聽話,另貼了一張壞寶寶貼紙,並寫上了日期。
父親的方法雖然看起來有些嚴厲,但對於制止女孩的驕縱行為來說,卻是最有效的。借由這次事件,小女孩不僅認識了自己的錯誤,更學會了自我控制、不以自我為中心。而且,父親在事件發生後再加以表揚的教育方法,也十分值得父母們參考。責備之後,女孩知道「父母是因愛而嚴厲」,如此才不會讓她產生偏激的情緒。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