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當年蘇共垮臺前夕。擴大民主一廂情願。
中共十八大今日正式開幕,會議採取會中有會、大會套小會的方式。真正決策的不是大會,而是主席團小會,尤其是一些魔鬼細節,更讓高層嚴密控制了大會的進程。
按照以往傳統,黨代會開幕前一天上午,各代表團都要召開全體會議,選出各自的團長、副團長和秘書長,以確立各代表團臨時指揮體系。當天下午,各代表團到達人民大會堂參加預備會議,確定大會進程,選出大會主席團和秘書長。預備會議後,主席團成員留下,產生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會。
一系列流程將後面的風險降到最低,之後的會議中,黨代表小組、代表團、主席團、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四個環環相扣的圈層不斷集中,權力高度集中在主席團常委會手上。常委會由在任或將任的政治局委員和已退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組成。大會出現的任何問題包括人事議題紛爭,均由主席團常委會一錘定音。
擴大民主一廂情願
中共組織嚴密、高度集中,體現在人事任命上就是黨管幹部,在黨代會上黨代表和代表團不能單獨或者聯合提名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候選人,人選只能由主席團提名。換言之,黨代表只有表決權力,並沒有建議的權力。
即使在選舉時,亦有一套嚴密的預選內控機制,以確保各大部委、各省市一把手能夠進入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大會選舉前兩天,主席團會向各位黨代表發放一份「候選人預備人選名單」。黨代表有一整天時間熟悉名單,之後各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按照之前規定的差額比例,對名單進行差額預選。
預選結果上報大會主席團,如果結果與原先的人事布局方案差距太遠,主席團便分頭做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確保需要重用的人選入圍中央委員會。如果各代表團對部分候選人意見實在強烈,主席團也會將人選微調,然後再將正式名單發放給代表團,進行正式選舉。主席團通過掌控提名權以及預選機制,牢牢地把握了人事布局的主動權,所謂擴大黨內民主只是外界的一廂情願。
中央委員會選舉出來之後,再由委員們選舉產生新一屆的政治局常委、總書記以及書記處。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選舉結果,會場上宣布時是按照得票多少排名,但對外公布時為保證團結統一,便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不過,隨著黨內派系鬥爭愈來愈激烈,各方為卡位佔位已撕破臉,矛盾呈公開化,黨代會內的鬥爭也將激化。情況就像當年蘇共垮臺前夕,黨代會形同鬧市,根本無規則可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