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電視把孩子變成腦殘娃?!(圖)

 2012-10-26 17: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孩子有極強的模仿性,長時間接觸電視裡的內容,會讓孩子形成以電視內容為中心的世界觀,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和小朋友們相處容易被孤立,社交能力比較差,很可患上電視孤僻症。


兒童看電視

日前,德國兩個兒童心理學家皮特·溫特斯坦及羅伯特·J·瓊維斯,以一種顯而易見又無可反駁的方式,展示了電視對兒童創造力的傷害。此研究成果經媒體披露之後,迅速在中國各大論壇及微博擴散,不少父母看後驚呼:電視製造腦殘,把電視砸了吧!憑什麼說電視製造腦殘?國內育兒權威人士為你詳細解讀!

有圖有真相

日前,德國兩個兒童心理學家皮特·溫特斯坦及羅伯特·J·瓊維斯以無可反駁的方式展示了電視對兒童創造力的傷害。他們進行的是「畫小人」測試,兩組5歲兒童,第一組幾乎不看電視,第二組每天平均看3小時電視,結果一目瞭然。與此同時,根據中國官方的調查報告,目前我國4∼12歲的兒童平均每天收看電視的時間高達137分鐘,4歲以下的小寶寶平均每天甚至要看上三四個小時的電視。另據2012年六一前夕披露的一份中國城市兒童的調查報告稱,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和合肥的5400多名受訪對象中,有12.45%的兒童看電視、玩電腦超過2小時,其中尤以看電視為主,週末時這個比例更是高達61.4%。對比之下,也就不難理解這份「電視製造腦殘」的研究成果,為何會在中國的家長之中掀起如此驚濤駭浪,以至於一些家長乾脆將電視形容為「狼外婆」。

專家細數電視六宗罪

1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針對德國兩個兒童心理學家皮特·溫特斯坦及羅伯特·J·瓊維斯對兩組五歲兒童進行「畫小人」測試,南方醫科大學的曾細花博士表示,雖然關於電視對孩子的實質性危害其實至今也沒有定論,但基於此項研究成果,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當孩子投入過多的時間在電視上,會扼殺其創造力。因為對於兒童的成長而言,電視的危害,並不是強調電視本身或是其物理特性的影響,而是著眼於隨之產生的或直接或間接的負面效應。

「德國這一研究展示的並非基於電視本身的危害,而是強調孩子在連續看3個小時電視後產生的間接危害。由電視帶來的視覺、聽覺的刺激是有限的,尤其是孩子在3歲以前正處於感知運動發展階段,需要各感官的相互配合以及聽覺、視覺、觸覺等的統合來完成對世界的探索和認知。」曾細花博士指出,孩子繪畫是一種創造力活動,離不開視覺與動覺的統合,然而電視提供的是有限的視覺、聽覺輸入,這就決定了花太多時間在電視上的孩子無法有效完成繪畫任務。同時,電視呈現給孩子的多是現成的畫面,曾細花博士認為這種直觀具體的展現易侷限孩子的想像力,甚至會造成孩子各種感覺通道之間的阻礙,最終使得孩子在作畫時,在線條流暢和細節處理方面出現明顯的欠缺。

「對於電視影響孩子的創造力這個命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孩子看電視的節目內容、方式和孩子年齡等因素不同,答案是不同的。如果電視節目內容是健康的、正面的和有教育價值的(比如教育視頻和益智節目等),看的時間比較適當,不僅不會影響他們的創造力,而且能夠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在華南師範大學李志厚教授看來,創造力的培養,需要兒童掌握較為豐富、有趣、真實而又有挑戰性的知識或信息等資源,也需要成人或長者正確的啟蒙和有意義的提問以及學習、思考、爭論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和其他利於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環境和條件。並且只有當這些因素在一定強度、聚焦度和頻率的影響下形成合力。所以說,孩子的創造力與遺傳素質、成長的環境和教育的方式以及他們個人的態度和意願等諸多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雖然不加限制地看電視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但「砸掉電視」未必能夠解決孩子創造力的問題。

2 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電視同樣損害了負責關注事物和集中注意力的大腦機能。大腦產生兩種注意力,外界刺激引起的注意力和自覺注意力。外界刺激的注意力是天生的,動物也有這種注意力,由條件反射引起。如果周邊環境有什麼新情況,就會吸引這種注意力。電視就是以快速運動的影像和鮮艷的顏色引起孩子們這種注意力。但要注意,在同一種條件反射反覆刺激下,大腦潛力就會匱乏。短時間內,小孩在看電視後不容易集中精力完成另一項任務,持續不斷的外界刺激調度起來的注意力將影響大腦回路產生自覺注意力,而這種自覺注意力將在人的一生不斷生成,並使智力得到發展。」曾細花引述一份關於電視對自覺注意力影響的量化研究指出,電視的危害是可以累加的。三歲時每天看電視一小時可以誘使被調查者到他八歲時發生注意力渙散問題的可能性成倍增加。八歲時每天看電視一小時可以誘使被調查者發生注意力渙散的可能性增加50%,十四歲時每天看電視一小時,這一可能發生的機率增加44%。如果一個孩子在16歲時有注意力渙散的症狀,那他學習成績不好的可能性比其他孩子多四倍。

「孩子在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時,大腦主管高級精神活動的前額葉幾乎沒有任何活動,因為眼睛將接收到的信息直接傳達給驅動雙手的神經,不經過前額葉部,長期反覆接受同樣的刺激,前額葉部的功能就得不到發展並會逐漸衰退,大腦被訓練成了只對電視或遊戲機發生反應的變異腦。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孩子注意力和記憶力低下,缺乏時間觀念、目標性和計畫性,耐心也會相應降低。」針對變異腦的說法,李志厚教授強調,電視影像對孩子的專注力是否有害,因人因境(如節目內容、畫面刺激等)、因時間的長短而異。換句話說,電視對孩子專注力的影響是各種因素累加而成的,只有當電視產生持續不斷的外界刺激時,才可能會影響大腦回路產生專注力,進而影響孩子智力的發展,因此對於父母而言,需要的不是砸電視,而是控制好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選擇合適的電視節目。

3 阻礙孩子的認知力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研究顯示,通過針對孩子觀看DVD而設計的實驗發現,每天都觀看DVD影像的嬰兒,比完全不看DVD的同齡孩子理解的單詞平均少6∼8個,其中17%看DVD的寶寶比不看的寶寶語言判斷能力差。「在觀看電視節目時,更多的孩子是被電視強大的音響和視覺效果所吸引,雖然聽到了聲音、看到了畫面,但大腦卻不對其加工。」曾細花博士指出,親子互動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環節,寶寶需要跟成人或同伴進行交流,有人在身邊的時候寶寶才會比較興奮,自然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真人身上認真學起來。然而電視影像是種單通道輸入語言的方式,對寶寶聽力的提高或許有些幫助,但對於寶寶形成自身語言來說則是不充分的。

「創造力、想像力其實也是學習能力的一部分,沈迷於電視節目之中的孩子往往好奇心會降低,缺乏在現實情境下進行探索的動力。」在曾細花博士看來,電視中鮮艷的色彩、變化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對寶寶有著深深的誘惑,於是寶寶開始厭倦畫面單調、文字枯燥的書本。然而,電視所傳播的信息大多是片段式、跳躍式的,寶寶從中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不系統的知識,創造力和想像力逐漸受到了束縛,最終會影響孩子進行探索的學習能力。

4 引發電視孤獨症

「人在出生之後6個月內所見所聞的學習經驗(光、聲音的學習經驗),會成為成長之後行動的基礎。如果讓嬰兒太早接受過強的光及聲音的刺激,嬰兒的大腦會對機械的聲音產生反應,對於母親和其他親人的聲音反而沒有反應了;同時,幼兒在看電視超過半個小時後,大腦就會處於一種睡眠狀態,很容易便會發生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情形。」李志厚教授強調,兒童思維分析力差,模仿性很強,長時間的與電視相伴易導致兒童只對電視節目感興趣,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社會交往能力差,性格變得孤僻,很可能導致孩子患上電視孤獨症。

李志厚教授還指出,由於學校、家庭和社會提供的活動機會少、場所小,內容還不夠豐富,缺乏趣味性和價值性,這些都直接導致孩子間交流減少,全都宅在家裡化身為小小「宅男奼女」。所以,在責備電視拴住孩子的同時,家長還需要進行反思,嘗試聯合其他的寶爸寶媽為孩子們創造更多有意思的戶外活動。

5 成性早熟的催化劑

「孩子看太久電視會減少荷爾蒙褪黑激素的分泌,然而這種被譽為睡眠荷爾蒙的激素,與兒童青春期開始的時間有著密切關係。通常來說,褪黑激素分泌減少會間接影響兒童的免疫系統、睡眠規律和發育時間。」李志厚教授指出,缺少褪黑激素是兒童過早成熟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兒童的褪黑激素水平過低,就會導致其提前進入青春期。女孩可能在8歲前就有第二性徵發育或10歲前月經來潮,男孩則在10歲前開始性發育,性早熟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其女性性早熟容易使女孩子成為性攻擊的對象,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以防提早進入青春期。

6 會讓寶寶膨化成小胖墩

「10%的兒童肥胖是由疾病引起,10%是家庭遺傳,剩下的80%中絕大多數屬單純性肥胖,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看電視。有的寶寶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家長也發現這樣寶寶在吃飯時會比較老實,乾脆讓他一邊看一邊吃,有時候甚至特意在寶寶吃飯時打開電視機。這樣寶寶的心思全在電視上,往往不知道什麼時候肚子飽了,會吃得過多,導致肥胖,可能還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李志厚教授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長久地呆在電視前,多站起來活動活動,最好是多進行戶外體育鍛練、增強孩子體質。

支招

寶爸寶媽如何PK「狼外婆」

第一招、無規矩不成方圓

「寶寶在3歲以前,注意力和視覺發展還不夠完善,父母一定要控制寶寶看電視的時間,最好是在20分鐘左右。同時,不要挑選過於複雜的電視節目,畫面轉換也不要過於頻繁,因為畫面變動太快不利於孩子辨識。總之,父母應當盡量陪同兒童觀看那些畫面柔和、語速較慢的材料。」曾細花博士談道:從外語學習角度來看,電視還是有些自身優勢的,所以家長不妨讓寶寶看看迪士尼神奇英語和其他類似經過科學設計的電視節目。這些節目可以提供孩子標準的語音輸入,在觀看過程中父母宜多提些問題,與寶寶進行互動交流,畢竟看電視只是學習的手段而非終極目的。

寶寶3歲以後,看電視的時間可以稍微放長一些,但在這一階段父母更需精心挑選電視節目內容,因為3歲以後寶寶的模仿能力逐漸增強,內容不健康的節目易對寶寶的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譬如暴力性的節目就可能導致寶寶產生攻擊性行為,所以寶爸寶媽要對節目內容嚴格把關,讓寶寶多看些健康向上的節目。

「其實,關鍵就在於從小給寶寶建立個規則,給寶寶講道理哪個時段可以看什麼內容,等3歲以後寶寶就可以明白。」曾細花博士不贊成完全禁止孩子看電視,主張父母和寶寶一同去挑選,給寶寶說好規則為什麼只能看半個小時,怎麼樣去看。民主的環境很重要,規則制定後的堅持也很重要,這一切有助於形成寶寶自身的約束力。同時,曾博士還建議家長多與老師、鄰居、社區配合,充分利用一切資源來開展寶寶感興趣的活動,當寶寶全身心參與進來的時候,必然會降低對電視節目的依賴性。

第二招、給「狼外婆」找個替代品

整天坐在電視機前,寶寶不願意動手動腳,漸漸就形成懶惰、不願主動做事情的心理,導致寶寶不願意運動、不願意學習,影響身心健康。為了讓寶寶健康地發展,專家建議,父母可以從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給「狼外婆」找個替代品,以避免電視佔用寶寶絕大多數時間。

「可以多買一些有顏色的書畫給寶寶看,並在家裡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代替電視;經常帶寶寶到戶外看看花草,鍛練寶寶的眼球,加快視力的發展,並呼吸新鮮空氣;無論是在寶寶睡覺還是醒來的狀態下,都不要抱著寶寶看電視,更不要讓寶寶的眼睛對著電視;多和寶寶在家裡做一些遊戲,增加家庭樂趣;培養寶寶做一些家務,比如幫媽媽剝豆子、收拾碗筷等;減少寶寶單獨在家的機會,可以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裡玩,或讓寶寶上托兒所等,以免寶寶孤單而在心理上產生對電視節目的依賴。」曾細花博士特別提醒,想要讓寶寶減少看電視,父母首先應該以身作則,在寶寶未睡覺的時間裏,父母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

第三招、提升寶寶創造力———「點石成金」

在曾細花博士看來,創造力本身就包含很多方面,其中自主選擇性非常重要,同時足夠的探索環境、足夠的安全感也是進行自主安全探索活動的要素。嬰幼兒時期是寶寶感覺統合發展階段,在3-6歲的時候父母可以試著帶寶寶蕩鞦韆以促進寶寶的平衡感;也可以讓寶寶玩玩沙畫,在促進寶寶觸覺發展的同時,變動的圖形創造還利於激發寶寶的創造力。7歲以後是邏輯思維發展的階段,寶爸寶媽可以採用討論、物體引導的方法,讓寶寶想像事物的不同用途,進行開放式思維培養。同時,李志厚教授還特別為寶爸寶媽支招,可以帶孩子玩釣魚問答、擊鼓傳花、未來生活設計、價值澄清、BINGO、寓言故事創作、突發事件應對等遊戲,對提升寶寶的創造力好處多多。

来源:媽媽說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