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改 少數民族人權未獲改善(組圖)

緬甸總統吳登盛自2011年3月上臺起大力推動改革,令外界印象深刻。然而,緬甸的少數民族依然無法獲得公平待遇。緬甸軍方至今仍控制著少數民族居住的區域。

許多緬甸人感受不到吳登盛發起的改革。在部分少數民族所居住的地區,情況甚至更糟。最戲劇性的例子是北部的克欽邦。這個富含天然資源的地區長達17年的和平在2011年6月遭到破壞。政府軍在當地展開打擊反政府武裝「克欽獨立軍(KIA)」的行動,戰爭隨之爆發。


」泰國克欽婦女協會」發言人Hkawng Seng Pan

活動家和人權家控訴,國際社會對緬甸情況的觀點狹隘。「泰國克欽婦女協會」發言人表示:「對我們而言,要獲得國際社會的關注十分困難,因為他們只看到昂山素姬和民主運動。」

需要政治解決方案

2011年6月起,戰爭絲毫未曾停歇。人權活動家指控政府軍對平民的謀殺、虐待、強暴和其他暴行。至今已有10萬人因此流離失所或逃離家園,所有停火談判皆宣告失敗。據媒體報導,中央政府與克欽獨立軍將在未來數週內舉行新一輪會晤。


緬甸國會仍由前軍政府代表和軍方所主導

不僅是克欽族堅持必須政治解決衝突,保證緬甸少數民族擁有平等權利,其他已經與吳登盛政府簽署停火協議的民族叛亂團體也作出相同訴求。緬甸東部的克倫族在2012年1月與政府達成了協議。在克倫邦內長達十年之久的衝突期間,逾數萬人成為緬甸難民或越過邊境逃往泰國。

建立信任

「緬甸夥伴組織」(Burma Partnership)的欽歐瑪(Khin Ohmar)批評:「停火談判的整個過程十分脆弱,因為政府佔上風。」該組織的網路遍佈亞洲地區,主要提倡緬甸民主。欽歐瑪表示:「政府在與反叛組織週旋時缺乏做出妥協的靈活性。」他指出,唯有通過妥協才能創造雙贏局面,而非迫使反抗組織退讓。


吳登盛總統會見少數民族代表

對觀察家而言,緬甸政府解決克欽問題的模式將是未來與其他少數民族進行和平談判的重要依據。世界基督教聯盟東亞負責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表示,若克欽邦的局勢未能獲得改善,政府的可信度將會大打折扣。羅傑斯稱,政府的第一步應該是減少軍隊,並且終止侵犯人權的行為,唯有如此才能建立信任。

對國會的不信任

與此同時,十多個反抗組織要求「聯邦民族團結委員會」(UNFC)以及由吳登盛總統所委任的談判代表昂敏(Aung Min)應該將所有反叛組織集合在談判桌邊,而非單獨進行談判;此外,目前仍由前軍政府代表和軍方所主導的國會不應先行討論政治解決方案,否則便意味著承認2008年備受爭議的憲法。該憲法內容限制了少數民族的權利,並且賦予軍方至高無上的力量。


2012年6月佛教徒和信奉穆斯林的羅興亞族爆發衝突

克欽族和克倫族並非緬甸唯一陷入危機的族群:2012年6月,佛教徒和信奉穆斯林的羅興亞人在緬甸西部的若開邦爆發民族宗教衝突。隨之而來的是針對羅興亞人發起的具種族歧視的誹謗運動,這與吳登盛向國際社會所呈現的「新緬甸」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受歧視的羅興亞人

緬甸問題東盟非政府網路(Altsean Burma) 的斯托瑟德(Debbie Stothard)批評,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的改革進程並未促成人權平等的修法:「與西方國家、歐洲以及亞洲過分樂觀的評論相反,羅興亞少數民族的處境凸顯出緬甸政府迫切需要做出哪些改變,不僅是安排吳登盛總統的合照時間。」

許多觀察家懷疑,吳登盛究竟是否有意改變緬甸。但羅傑斯表示,目前至少仍有跡象顯示,他正在呼籲加強改革力度。例如最近的內閣改組中,部分強硬派遭到取代或降級。然而,各界依舊懷疑緬甸的改革是否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沒有人知道,強硬派的實力有多強大,以及他們能在何種程度上阻礙改革的過程,甚至可能發動政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