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彈道導彈射程延長 覆蓋北韓全境(圖)
韓美修改導彈框架(1)導彈談判有何得失?

韓國政府和軍方評價,此次修改《韓美導彈框架》後,韓國彈道導彈射程從300公里延長到800公里,彈頭重量保持在500公斤,因此從軍事角度看,完全可以應對北韓的導彈威脅。

但專家指出,中國和日本等周邊國家已經擁有射程在1萬公里以上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或可改裝為洲際彈道導彈的民間固體火箭,和這些國家相比,韓國彈道導彈受到的根本性制約仍未解除,因此只能說是成功了一半。

射程和重量適用權衡原則

韓國政府在此次進行的導彈框架修改談判中最重視的就是延長射程和保留「權衡(trade-off)原則」。權衡原則是指射程縮短時可加重彈頭重量;射程延長時要減輕彈頭重量的反比關係。2001年修改的導彈框架也適用了權衡原則。因此,如果導彈射程縮短到550公里,可搭載1噸重的彈頭,如果縮短到300公里,可搭載1.5至2噸重的彈頭。

韓國國防部認為,射程縮短到550公里時彈頭重量可達1噸這一條款具有重大意義。射程達到550公里,就可在韓國導彈基地所在的中部地區打擊北韓全境,而且彈頭重量也可達到1噸,完全可以破壞北韓導彈基地或飛毛腿、蘆洞等移動式導彈發射車輛。另外,彈道導彈的重點打擊目標不是地下幾十米的地堡,而是地上導彈和基地設施以及空軍基地等,因此500公斤的彈頭就能打擊目標。


 

國防部的一位高層負責人表示:「對於北韓的地下設施,主要依靠戰鬥轟炸機搭載的精密制導炸彈等武器進行破壞。韓國彈道導彈將採取移動式技術,所以射程上不會受到太大束縛,可以靈活運用,因此通過此次修改使韓國彈道導彈打擊能力提高到原來的2至4倍。」軍方一位元消息人士透露說,如果射程在600公里以上,就能確保彈頭在導彈軌道中間階段飛到大氣層外部然後再重新進入(Re-entry)大氣層的技術,這也是一項成果。射程為800公里的巡航導彈需要飛行77分鐘,而彈道導彈只需15分鐘,打擊時間僅為巡航導彈的五分之一,這也是一個優點。

浦項距離韓半島右側最北端的北韓穩城800公里,忠清北道陰城距離穩城550公里。釜山距離羅津800公里。對韓國構成威脅的北韓導彈基地中,有4處距離韓國中部地區300公里左右,6處在400公里以內,9處在550公里以內。

據悉,研發領域也取得一定進展。原有框架只是理論上允許研發,但此次雙方達成協定允許韓國製造射程在800公里以上的試驗導彈,只是不允許部署和試射。

射程1000公里、彈頭重量1噸為何不可?

專家指出,要想應對北韓以及中國、日本等周邊國家的威脅,射程要達到1000公里,彈頭重量要達到1噸。但美國對此表示反對,而且韓國政府也不想刺激周邊國家,所以就800公里達成妥協。國防部的一位高層負責人表示:「射程為1000公里導彈的軍事目標必然包括周邊國家,如果公開闡明這一點,將引發與周邊國家之間不必要的糾紛,無謂地浪費資源。」據悉,由於1噸彈頭今後可能被用於開發核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等遠端彈道導彈,所以美國強烈反對。

因此,韓國導彈能力仍落後於北韓和周邊國家,這一點被指是此次修改談判的侷限性。

中國擁有射程達1.1萬公里、彈頭重量1.5噸的洲際彈道導彈,日本擁有可改裝為洲際彈道導彈的三級固體火箭,據推測可搭載2噸以上的彈頭。俄羅斯也將Topol-M等射程在1.2萬公里以上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實戰部署。北韓已將射程為3000至4000公里的舞水端導彈實戰部署,目前正在開發可飛抵美國阿拉斯加的大浦洞2號導彈(射程為6700公里以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