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啟動職工養老金儲蓄改革

英國養老金制度改革週一(10月1日)啟動,全國各地的企業分批開始實行全員養老金計畫。

根據這一改革,所有的僱主都必須為全體員工設立企業養老金帳戶,僱員和僱主每月按一定比例向各人的養老金帳戶供款;這筆錢款自動從工資裡扣除。

此前,除了公務員和政府機構,其他僱主不一定必須提供員工養老金;去年統計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私營企業員工加入了僱主設立的員工養老金計畫。
根據改革方案,所有的僱主必須為22歲以上全體在職員工設立養老金計畫。

英國政府強調,隨著國民平均壽命延長,誰都不應該指望退休後完全依靠政府提供養老金度晚年。在職人士退休前每月交納的國民保險(NI)和所得稅將來只能滿足部分養老所需。

養老「革命」

加入僱主的員工養老金計畫意味著退休後不但可以領取政府的退休金,還可以領取自己多年儲蓄積累的養老金。

政府預計,到今年年底,加入企業/機構員工養老金計畫的僱員人數將增加60萬,到2014年5月將增加到430萬左右。

養老金事務部長史蒂夫·韋伯(Steve Webb)希望到改革完成,所有僱主都設立了員工養老金計畫時,加入這類計畫的人數能增加600萬到900萬,而這意味著英國養老儲蓄金額出現「革命性」的變化。

不過,財政研究學會(IFS)表示,強制性員工養老計畫的實施對國民養老保險儲蓄有多大促進作用目前很難判斷。

僱員養老金計畫分批分期實行。最初,員工養老金的投放組成包括本人相應收入的0.8%、僱主按法律規定提供的1%,退稅額0.2%,即投入一名員工養老金計畫的金額相當於他有關收入的2%。

之後,這些比例逐漸調整到員工4%+僱主3%+退稅1%。

這筆養老金儲蓄款將由專業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投資。員工退休時可以從這個計畫中提取養老年金。

首批實施全員強制性養老儲蓄計畫的包括一些規模最大的私營企業,比如大型連鎖超市;最小的企業可以到2015年6月開始趕末班車。

效果未知

改革對於僱主來說屬於強制性的,但員工可以選擇不加入僱主為員工設立的養老金計畫。

不加入這類養老儲蓄的損失是拿不到僱主承擔的那部分供款和稅務優惠部分。

IFS認為,強制性員工養老計畫的意圖是鼓勵大家為晚年儲蓄,從賬面上看全國的養老儲蓄金額是增加了,但對經濟和財政全局而言究竟會產生什麼影響現在很難說。
這是因為有些僱主可能迫於法律壓力不得不設立員工養老金計畫並按比例投入相應金額,但可能為了減輕公司財務負擔採取提價、凍結或降低工資,或者任由利潤縮水。

有些員工可能原來的養老金供款數額較大,現在選擇最低限額,反而減少了儲蓄;也有人可能因為拿回家的工資少了,因此減少其他形式的儲蓄,或者不再努力清還貸款債務。

所有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英國家庭儲蓄額下降。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