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數量不足根源在於歧視性政策(圖)

中國政府必須停止對農民工的歧視。

從1990年到2011年,中國的農民工大軍從2,500萬增長到了的1.58億,他們是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關鍵因素。這種從田間到工廠的遷移擴大了勞動力規模,提高了生產力,而且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出口競爭力。

有人擔憂,經過了數十年的勞動力向城市遷移之後,農村勞動力儲備已將近枯竭。截至今年6月,儘管出口和建築等吸收農民工就業的領域增長急劇下降,工人工資水平卻同比增長了14.8%。這毫無疑問意味著工人數量已經不足。

然而事實上,導致勞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而非人口方面的因素。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中國勞動力市場問題專家孟昕的統計顯示,大多數農民工離開農村的時間只有七年。他們在不到20歲的時候來到城市,25歲左右回到農村生兒育女。在3.8億16歲到40歲的青壯年農村人口中,僅有1億人在城市工作。

讓農民工及其家人無法享有城市生活便利的原因就在於歧視性政策。孟昕的調查顯示,2011年,擁有失業保險的民工比例為13%,擁有醫療保險的民工比例為20%,相比之下,在城市人口中,這兩個比例分別是66%和87%。2011年發生農民工子弟學校被拆的事件,農民工家庭在中國大城市受到的待遇由此可見一斑。

農民工的數量降低,他們的期望值卻在升高。與此同時,管理者在工資和工作條件上卻拒不讓步,這些因素加在一起的後果不堪設想。上個月富士康(Foxconn)工廠發生的騷亂或許就是更深層次危機表現出的症狀。

好消息是,鑒於中國農村仍然有數以百萬計的勞動人口,勞動力的供應沒有完全枯竭。壞消息是,要吸引勞動力走出農村,必須提供給他們更高的工資,並且對中國深溝高壘的城市戶口制度進行徹底的改革。

既然農民工建造了中國的城市,那就應該允許他們在城市中生活。

本文留言

作者TOM ORLIK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