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緬甸政治轉向的背後原因(圖)

 2012-09-28 17: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與緬甸總統會面後宣布放寬貿易禁令,緬甸繼續推進政治和經濟改革。

週四(9月27日),緬甸聯邦議會人民院議長吳瑞曼向BBC表示,改革已是「不可逆轉」。

上週,緬甸民主象徵人物、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對美國的訪問,是二十年來的第一次。

而緬甸總統吳登盛也在本週出席聯合國大會,是46年來第一位訪問美國的緬甸領導人。

吳登盛週三(26日)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的會晤被外界視為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時刻。繼美國財政部宣布對緬甸兩家最大銀行解除禁令後,克林頓宣布美國將放寬對緬甸貨物的進口禁令。

從讓昂山素季重返政壇、到給媒體解禁、再到承諾實行「多黨制」,長期被國際社會孤立的緬甸短時間內轉向民主、頻頻亮相國際舞臺,頗有些讓人應接不暇。
改革前奏

BBC緬甸部資深記者敏瑞(Myint Swe)對BBC中文網說,在外界看來迅速發生的這些改革實際上已有20多年的民主積累,早在1988年民主運動就已經開始。

他說,促使前緬甸軍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正是政治高壓導致人民苦難深重,整個體制幾乎崩潰。「阿拉伯之春」的出現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成為緬甸改革的導火線。
BBC緬甸部記者敏瑞

BBC記者敏瑞多年來對緬甸廣播親歷民主歷程

敏瑞說:「軍政府認識到只有通過民主選舉才能釋放出民眾的憤怒情緒。就在軍政府內部就改革應該循序漸進還是加快速度爭持不下的時候,國際社會向緬甸提出的解除禁令的條件起到了外部壓力作用,迫使緬甸軍政府下了改革的決心。」
政治改革

過去一年多來,緬甸舉行了多黨制選舉,解散了全國的各級軍政府,成立了民選政府,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開啟了一攬子的民主改革。

其中的重要措施包括在政治方面,釋放了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姬並與之展開對話;大赦政治犯,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頒布賦予勞工組織工會和罷工,允許人民遊行示威的法律;放鬆網路等媒體管制,以及廢除出版審查制度等。

在經濟方面,深入開展市場經濟制度改革,完善反腐敗體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制定鼓勵外國投資法和稅收改革等。
平衡中美
昂山素姬

曾經的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如今重返政壇,呼籲國際社會解除對緬甸制裁。

中國,從政府到民間觀察人士都對緬甸這個多年的盟友所迅速進行的改革開放密切注視。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上週就曾讚揚緬甸總統親自率團到中國出席東盟博覽會是對兩國關係的重視。習近平還表示,兩國之間將開展治國理政經驗交流,使中緬在2011年建立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9月上旬曾經訪問緬甸,強調「中緬是親密友好鄰邦,兩國人民的「胞波」情誼源遠流長。」

對美國宣布放寬對緬甸的進口限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中國一直呼籲有關國家早日全面解除對緬甸的制裁,這將有助於促進緬甸的發展。

BBC緬甸語記者敏瑞在談到緬甸今後如何平衡與中國美國關係時提到了緬甸總統最近的中國之行。

「緬甸在很巧妙地打中國美國牌。緬甸總統在訪問美國之前曾到中國南寧參加東盟博覽會,其間與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面。他就是要向中國保證緬甸希望一如既往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同時也希望展翅高飛到外面的世界去。作為鄰國應該知道緬甸的情況,在處理緬甸問題時務實。」

敏瑞說,緬甸前軍政府的將軍們曾經非常喜歡中國的很多東西,除了政治體制之外,還有中國的軍服、大廈、等等。

敏瑞親歷過緬甸近幾十年的民主抗爭和剛剛開始的改革開放。在他看來,中國老百姓只要還能享有他們的基本權利,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現行的政治體制或許還能持續一段時間。

但是隨著信息開放,網路意見活躍,人們對政治權力的要求也會日益增多,當局就必須認真考慮如何將權力平穩過渡。

来源:BBC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