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探測器確認火星存在乾冰降雪現象(圖)
展示的是火星南極冰蓋地區由於降雪造成的細粒乾冰堆積物的分布情況(網路圖片)
不過這些「雪」的成分不是水而是乾冰(網路圖片)
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該局所屬火星勘測軌道器(MRO)的最新數據讓科學家們獲得了迄今最為清晰的證據,顯示火星上存在二氧化碳成分的降雪現象。這是迄今太陽系內唯一已知擁有二氧化碳降雪現象的案例。
固態的二氧化碳俗稱乾冰,其凝結溫度為華氏-193度,約合-125攝氏度,這一溫度已經遠遠低於水的冰點。二氧化碳降雪的現象提醒著科學家們,儘管火星有些地方和地球非常相像,但是這顆紅色行星畢竟是非常不同的。有關這一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了近期出版的《地球物理學報》上。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美國宇航局加州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保羅·海尼(Paul Hayne),他說:「這是迄今第一次對於二氧化碳降雪雲團的確鑿證據,我們非常確信這是二氧化碳成分,並且這次降雪強度已經足夠在地表形成積雪。」
本次降雪發生在冬季火星南極區域的降雪雲團。火星南極存在季節性變化的,由二氧化碳成分組成的乾冰成分極冠,這一點早在數十年前便已為人所知。而美國宇航局於2008年實施的鳳凰號探測計畫也在火星北極地區觀察到水冰成分的降雪。
海尼和他的6位合著者一起,使用火星氣候探測儀(MCS)從這些雲團的正上方和側邊上進行觀察並獲取數據。火星氣候探測儀是搭載在火星勘測軌道器上的6臺儀器之一。這臺儀器通過位於可見光和紅外光波段的9個通道記錄亮度的差異,通過這種方式考察火星大氣中顆粒和氣體的性質。
這些數據將可以提供有關溫度,大氣顆粒粒徑以及聚集程度的情況。用於此次最新分析是基於在2006年~2007年火星南半球冬季期間在火星南極區域收集的數據進行的,在此次研究中他們識別出一個直徑約300英里(約合500公里)的二氧化碳冰晶雲團持續存在於南極地區上空,另外還有一個規模較小,壽命較短的低海拔二氧化碳冰晶雲團,位於南緯70~80度附近區域。
來自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論文合著者大衛·卡斯(David Kass) 表示:「證明存在降雪的一項證據是這一雲團中的二氧化碳乾冰顆粒粒徑已經足夠大,在這一雲團的生命週期期間足以讓其降落地面。」他說:「另外的證據來自當觀測設備指向地平線,而非正下方時取得的數據。從側向角度獲取的紅外光譜信號清晰地顯示出二氧化碳乾冰顆粒的特徵,並且這些信號一直延伸至地面。從這一角度觀察,火星氣候探測儀可以將大氣中的微小乾冰顆粒與地面上的乾冰區分開來。」
火星南極地區的極冠是火星上唯一一年四季都保持有乾冰存在的地區。然而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在地表實現積聚的,這一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科學家們不清楚這些二氧化碳是以降雪的形式還是以直接從空氣中凝華的方式積聚在地面上。而此次的研究證明在火星南極的極冠地區這種降雪尤其顯著。海尼表示:「火星上確認存在降雪,意味著這種沉降——包括降雪或霜凍,在火星極地極冠的保存方面起著某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