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駐華使館門前週六發生大規模反日抗議示威
候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終於露面,新華社發布了簡短消息,但是沒有說明「失蹤」原因。臺灣《中國時報》在前一天發表文章《領導身系政局穩定,資訊須透明》,評論習近平的「神隱」說,「公眾逐漸感覺到,‘知的權利’已是基本人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章認為,「再過不久,北京就要換上第5代領導班子,外界多半認為新一代領導人將採取更開明、開放的政策,來迎接未來10年‘中美共治’的新時代。因此,無論是為回應外媒天馬行空的猜測,還是滿足人民對事實真相的渴求,崛起的中國已沒有繼續隱藏的理由。」
釣魚島風波持續升溫,週六在中國若乾大中城市爆發反日遊行,出現了嚴重的打砸搶行為。臺灣《蘋果日報》社論認為,「釣魚臺(摘註:中國大陸稱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對臺、中、日的統治者都很重要,是個轉移內部矛盾與焦點的工具。」「日本的經濟已經灰敗快20年,首相走馬燈似地不斷更換。野田首相正在岌岌可危,啊哈,救兵民族主義來了。釣魚臺爭奪戰立即吸引了日人的目光,日相得以苟延殘喘一段時日了。中國經濟滑坡、社會暗潮洶湧、薄熙來大案衝擊政情、18大問題繁多,正在不可開交,嘿嘿,感謝馬克思、毛主席在天之靈,降下釣魚島風波,‘愛國賊’們立即轉移焦點到反日行動:大搞反日示威、拒買日貨、燒日本國旗、砸日本車,圖個痛快。三個國家都內部矛盾外部化,不感謝釣魚臺、感謝誰?所以,千萬別真的解決釣魚臺爭議,任何一國也不能放棄不玩,這個爭端對當權者太有利了。老百姓一遇到民族主義就蠢血沸騰,殺父奪妻之仇都丟到腦後,何況區區經濟衰退了。」
中國政府高調宣布派出兩艘海監船前往釣魚島海域,大陸許多網民苦守多時,沒有等到「揚我國威」的場面。日本海上保安經過仔細搜尋,說他們終於發現那兩艘神秘的中國海監船了,不過它們位置很遠,不只沒進日本「領海」,甚至根本沒有開進「接續水域」。對此,知名作家梁文道在香港《蘋果日報》專欄談道,「這便是愛國教育二十年來的後果了。教室裡反覆告訴學子,共產黨如何讓中國人站了起來。教室外對各種極端民族主義言論視若無睹,有些官員甚至公開推介一些好戰情緒濃烈的排外書籍。終於玩火玩出了禍。把統治合法性建立在流動多變的民族情緒之上,本是風險極高的賭博,一不小心便會引火上身。對今天的中央政府而言,釣魚臺危機的最大對手不是日本政府,而是她一手扶持起來的愛國激情。怎樣收場?那可真是天曉得了。」
不僅政府和人民之間玩游擊戰,人和人之間也互相忽悠。《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L•弗裡德曼在中國杭州考察後,認為中國缺少的不是創新,而是信任。他說,「關於中國經濟的一個標準說法是,中國人擅長山寨,但他們卻連呼啦圈都沒發明過。他們說,中國人缺乏創新的DNA,而死記硬背式的教育體系助長了那種傾向。我想知道:發明瞭造紙術、火藥、煙火和指南針的民族怎麼突然變得只會組裝iPod了呢?我在想,中國現在缺失的是否不是創新文化,而是一種更基本的東西:信任。」「當社會中存在信任時,就會出現持續創新的情況,因為人們有安全感,他們就敢於進行冒險,做出創新所需的長期承諾。當有了信任時,人們就不會害怕自己的創意被盜取,願意分享他們的想法,願意合作開發彼此的創新項目。現代中國想要成為一個創新社會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它現在還是一個信任度很低的社會。而如果中國想要繼續提高該國的收入水平,就必須成為創新社會。」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