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資產之謎

近期媒體再度熱議中國居民淨資產總值到底為幾何的話題。6月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2012》(以下稱《調查》),曾稱2011年中國居民家庭淨總資產值高達69.1萬億美元(447萬元人民幣),高出2010年美國居民家庭淨總資產值(57.1萬億美元)21%之多;同時稱2011年中國城市居民家庭戶均淨資產為247萬元。《調查》在媒體中一時引起轟動。

近日英國諾丁漢大學姚樹潔教授也對西南財大《調查》的結論提出強烈質疑,批評言辭激烈,認為《調查》的完成和分析存在諸多不嚴謹之處,並同樣指出《調查》自身數據之間存在很多不自洽之處,更加引起媒體對中國居民資產到底是多少的重新關注。

筆者近期利用《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2012》(精選版)自身的幾個關鍵數據,結合其他權威數據,發現《調查》所得的結論很可能高估了中國城鄉居民家庭總資產淨值的實際值2倍之多,城市居民家庭的戶均資產淨值更被高估4倍之多。有關詳細推論參見筆者近日所寫「合理估算中國居民資產」一文(以下稱《合理》)。

對中國居民家庭資產淨值的更合理估算

筆者在《合理》一文中指出,如果認為《調查》的家庭金融資產數據基本可信,但用更科學的統計口徑——撇除城鄉私人企業主的生產性資產220萬億元,再按照國家統計局、住建部和人民銀行對住房存量、住房交易價格和房貸的權威數據,把城鄉住房資產總淨值從《調查》所稱的198萬億元調整到更加靠譜的120萬億元,那麼對2011年中國城鄉居民家庭資產淨值的一個合理的估計就不應該是《調查》所稱的447萬億元人民幣,而應該是149萬億元人民幣,折合23萬億美元,是2010年美國居民家庭資產淨值的40%,與2011年中美GDP的1:2比例基本相當。

同時,筆者在《合理》一文中指出,從戶均角度看,2011年全國4億家庭戶均資產淨值約為37萬元,其中1.5億戶城市戶籍居民家庭戶均資產淨值58萬元(金融淨資產11萬元,住房淨資產47萬元),2.4億戶農村戶籍居民家庭戶均資產淨值23萬元(金融淨資產3萬元,住房淨資產20萬元)。

爭論焦點一:城市居民含不含城市非戶籍人口

一般認為,中國當前城市常住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流動人口,主要是非城市戶籍的農民工家庭。總數高達近兩億人,涉及6000多萬家庭。這部分人口算在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對瞭解中國居民家庭資產情況分布和估算家庭資產總量,有著關鍵性意義。

但西南財大《調查》(精選版)自始至終沒有說明其調查的「城市居民」是指城市戶籍居民,還是城市常住居民。報告精選版中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戶籍二字。可報告一開始與國家統計局2011年全國城鄉人口統計數字進行對比時候,國家統計局所定義的城市人口可是常住人口,報告為此給人印像他們調查的城市居民是城市常住人口。但後來一系列對城市家庭的數字都難以想像是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根據筆者擬合,如果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淨資產為247萬,農村家庭為32萬,按2011年2.3億城市常住家庭和1.6億農村家庭,中國2011年居民家庭總資產應為619億元(城市為568萬億,農村為51萬億),折合96萬億美元。大大超出甘梨所稱的69萬億美元。

所以報告所指城市家庭應該僅限城市戶籍,但報告中農民工家庭是算在哪裡沒有給以解釋。但如果按2011年1.5億城市戶籍家庭和2.4億農業戶籍家庭,可算出中國2011年居民家庭總資產為447億(城市為370萬億,農村為77億),折合69萬億美元。這樣,報告的數字看起來還能自洽。

爭論焦點二:私有生產性資產該不該算入居民家庭資產

《調查》稱2011年中國城市居民家庭金融淨資產平均為11萬、農村家庭金融淨資產平均為3萬,與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1年末全國城鄉居民總儲蓄餘額為34.4萬億還能基本吻合上。但城市家庭除了「房產外的非金融資產」居然有146萬之多。高的不可思議。查閱《調查》原文:「在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家庭資產包括非金融資產和金融資產兩大部分。家庭非金融資產包括農業、工商業等生產經營資產;車輛資產;以及家庭耐用品等資產;房產與土地資產。」——原來是把私人企業的生產性經營資產都算入家庭資產了。所以,《調查》中連農村家庭的「房產外的非金融資產」也平均有12萬了。

但這相當於把餐飲大亨的餐館連鎖、煤老闆的礦井、飼料大王的工廠都給算進來了。而只要有一兩個這樣的億萬富翁在調查中被抽樣到,其資產淨值與平頭百姓一平均起來,當然平均數會很高了。但這樣的統計顯然帶有很大的誤導性,也不符合國際規範。筆者查閱美國聯邦統計署所做的美國居民家庭資產匯總數據,只有金融資產、房產和車輛等大件,並沒有把私人所有的生產性資產算入。

爭論焦點三:《調查》對房產淨值的估計是否存在明顯偏高

根據《調查》所報告的數據,中國城市住房資產淨值為150萬億元(戶均100萬元*1.5億城市家庭),農村為48萬億元(戶均20萬元*2.4億農村/農業家庭),合計198萬億元。但《調查》中稱,2011年中國城市每套住房價值平均為85萬元,戶均擁有1.22套,戶均住房價值103萬元。如果僅限城市戶籍,城市家庭戶均1.22套住房倒還在可以相信的範疇,但每套住房價值為85萬則肯定嚴重高估。

2011年中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才5011元/平方米。而且中國城市住房存量中50%多是1998年前建成的,老房子市場價值遠無法與新房相提並論。即使全都按照5011元/平米來計算,套均85萬元相當於每套城市住房面積平均下來都有170平方米,這完全不可能。要知道,1998年之前修建的老公房套均面積一般只有60-70平方米,即使1998年以後的新建商品住宅一般套均也只有110平方米左右。

中國城市住房存量面積的官方統計數據一直缺乏,住建部在2006年最後一次公布的數字為113億平方米。筆者認為,2011年中國城市住房存量的建築面積約在148億平方米,依據是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所稱的2011年中國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1.6平方米,乘以4.7億戶籍城市人口。但即使全按照5011元/平方米來估計,城市住房資產的市場價值也只有74萬億元,只有《調查》所認為的150萬億元一半不到。

除了直接估測,還可以用房貸數據來推算住房資產價值。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11年第四季度》報告2011年末全國個人購房貸款餘額7.14 萬億元。由於中國新增住房相對存量比例小,可按負債相對於資產總值的10%來推算住宅資產總值,那麼差不多2011年末中國城市住房總資產就是70-80萬億元,城市住房資產淨值應該是70萬億。

2011年中國農村的住房面積約為290億平方米(住建部公布的農村人均住房面積34平方米乘以8.5億農業戶籍人口),按照1600元/平方米的市場價值來估計農村住房資產價值,大約是48萬億元,這個與《調查》所估計基本相當。這樣筆者推算出,2011年中國城鄉住房淨資產合計應是120萬億元左右,是2011年中國GDP的2.4倍。

中國居民資產估計尚需更多研究

居民資產總量與分布在宏觀經濟政策制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宏觀經濟學中一直有「財富效應」之說,即認為,居民消費行為不僅取決於當期勞動收入,也取決於其家庭資產的變化。在發達國家,居民消費佔到GDP的70%多。這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大面積住房資產價值縮水讓美國經濟決策者憂心忡忡的根源所在。反過來,家庭資產的積累還可以對沖經濟週期波動對勞動收入的影響,平滑人們的消費,鞏固內需,還可以提供養老和失業保障功能。中國執政黨和政府在中共17大之後提出要「增加居民資產性收入」,正是基於這個道理。

但關於中國居民資產到底有多少,一直缺乏調研和有效的權威數據。從這個角度而言,西南財經大學進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所獲得的一些數據,讓學界和產業界、決策者對中國居民資產有了一些初步的概況瞭解,還是有很大價值的。如果能公布《調查》全文,並讓其中的基礎數據與專業研究人士進行共享,會更能推動中國的宏觀經濟決策能力。

但對居民資產價值的估計需要準確,至少大體準確,才有實際指導意義。以住房資產的估計為例,2011年中國GDP為47萬億元,即使筆者估計的城市住房資產淨值70萬億,也相當於GDP的1.4倍多了。但如果是《調查》提出的150萬億元,那相當於GDP的3倍。不同的估計,帶來的政策含義完全不同。國際上一般認為,當一個國傢俱有市場變現性的住房資產價值超過GDP的1.5倍,就是具有很強的泡沫風險了。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2012》雖然為瞭解中國居民金融資產概況做了開創性工作,但在統計口徑界定、自身數據的自洽、非金融資產的估測方法及與權威數據的引用互證等方面,都還存在不少問題,為此所得出的結論有較大的可質疑之處,難以信服,這些都有待未來繼續完善。也需要政府支持各方面研究力量,共同來解開中國居民家庭資產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陳傑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