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歐元區經濟在第二季持續下滑,但是歐央行仍然宣布維持利率不變,加上遲遲未能兌現的美國三次量化寬鬆(QE3)政策和亞太國家經濟增速的回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厭惡情緒不斷加強,導致以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為主的避險工具受到追捧,大宗商品市場繼續震盪整理。
關於美國是否推出QE3政策的問題,中國資產管理研究院院長楊宏森博士認為:「對美國經濟而言,美聯儲推出量化寬鬆,是在其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無能為力的情況下不得已而選擇的措施(也正因為如此,量化寬鬆等被稱為非傳統貨幣政策或非標準貨幣政策),其主要目的是穩定市場情緒,從而降低失業率。而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穩定市場情緒沒什麼必要,即使有,也應是在歐洲,而不是在美國。美國長期利率已經處於歷史底部,根本沒有必要再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降低融資成本和鼓勵投資。退一步講,即使採取措施降低長期利率,那麼採用扭動操作的效果要比QE3好,對未來的通脹影響也要小得多;現在美國越來越呈現出結構性失業的特徵,週期性特徵越來越小,因此僅僅依靠寬鬆貨幣政策難以有效降低失業率;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伯南克還是德拉吉,都只是把量化寬鬆視為短期的臨時性政策,都認為在必要的時候應放棄使用。況且使用量化寬鬆,對於美聯儲而言存在著較大的聲譽風險,已遭到巴西在內的其他國家強烈反對,美國國內共和黨人士以及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也指責美聯儲過度干預經濟,有被政治操縱的嫌疑。因此美國並不需要QE3,目前存在的問題也並非QE3所能解決的。」
高盛在本週四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理由是中國近期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下滑,全球經濟環境的惡化使中國的出口意外低迷,很顯然,中國經濟正在遭遇硬著陸。
對此楊宏森博士表示,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速只有達到6%-7%才能避免動盪,但根據計算,第二季度中國經濟按年率僅增長1%。現在中國已很難掀起另一股銀行信貸投放的熱潮。中國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經讓借款人不堪重負,而圍繞經濟前景的擔憂引發的資本外流,使得銀行很難吸引到存款用於放貸。如果形勢依舊如此發展,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將會下降,為拯救自身,中國開始調整政策,但實際上卻是大同小異——更加註重通過投資來帶動增長,以及加大對基礎設施和工業出口的投入。隨之而來的結果是,中國成為有史以來經濟失衡最嚴重的大型經濟體之一。中國的投資支出佔GDP的比例,甚至超過了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和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這種情況分別在各自年代導致美國和日本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
在巨大的商品庫存和地產泡沫的壓力下,中國經濟正迅速放緩。如果決策者選擇激進地實施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的話,可能會引發貨幣進一步走軟,加劇資本外流。而如果不作為的話,則可能會導致經濟下滑,並導致更大範圍的信心滑坡,這一後果更具破壞性,週五中國股市與螺紋鋼的反彈,我們看作是短期的市場行為,憑「發改委的項目批准」這一因素實際上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因為中國銀行體系對實體經濟和企業的刮利行為是實實在在無法改變的。當實體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短期反彈修正過後改變不了股市下跌的命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