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信任危機

本星期五的法國天主教報紙十字架報頭版頭條圍繞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貪腐現象和社會不平等在因特網上公開表達不滿展開,十字架報記者馬洛維奇以「中國人的信任危機」的文章闡述中共十八大換屆後的新領導人為找回因腐敗問題和社會不平等而喪失的信譽所面臨的眾多挑戰。

十字架報同仁以「中國人的信任危機」為題的文章一開始就引述中國西南某大學一位法律教授從網際網路上瞭解到不久前在倫敦奧運會上,劉翔作假跨第一個欄就敗下陣來的事件,所有人,從教練到政治負責人以及國家電視臺從一開始就知道劉翔已經受傷,根本沒有獲獎的可能,而只有觀眾被蒙在鼓裡,這位法律教授非常氣憤地表示像中國老百姓一樣感到受了欺騙,很反感。劉翔奧運跨欄作秀醜聞在微薄上引起上百萬條反應。

中國層出不窮的醜聞使中國公眾輿論越來越失望,最近幾個月有十八座橋樑因成風的貪腐坍塌,火車事故屢見不鮮,礦井坍塌事故接二連三,食物中毒造成死亡,超生大月份孕婦被警察帶走被強行引產以及刑不上中共幹部子弟,等等數不勝數的醜聞致使某些記者敢於表達,表態文字又經常被刪除,有人被逼迫走向極端,甚至像中國日報文學副刊前總編徐懷謙那樣走向自殺。

徐懷謙鬱悶地寫過敢想而不敢寫,欽佩敢想敢寫的獨立記者,但是他不可以離開制度,否則就無法養家餬口的話語。徐懷謙自殺身亡後,中國社交網路立即開始流傳他的上述發自肺腑的感慨之言,中國社交網路並指控政府不僅造成一個人,乃至整個人民都患上抑鬱症。中國社交網路的這些鏗鏘有力的詞句很像對十八大後上任的新領導人敲響的警鐘。

十字架報文章引述香港大學社會學者陳斯戴凡的分析指出,中國社會不平等日益加大及其經濟氣喘吁吁之際,中國政府喪失著剩下的一點信譽,新的領導人未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可能就是人的信任。

此間, 強加於媒體的官方口號是,為黨爭光,為政權更替創造和諧氣氛。就此,英文版南華早報引述北京外語大學的一新聞教授的話說,國家的某些媒體敢於持更多批評的態度,一定是高層有政治派別的保護,這一現象被視為是有限制的言論多樣化,也是中共最高層內部出現分歧的反映。

面對公眾輿論敏感度越來越公開,網路論壇反映出某種潛在的不滿,一網民在劉翔倫敦奧運跨欄作秀後的次日寫道,這種事情只能發生在中國,作弊、欺騙與欺詐都是中國政府自己的言傳身教,而人民對政府則已經失去了信任。

本文節選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