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到加拿大的第1課是垃圾分類

當年初抵溫哥華住在妹妹家,為了爭取表現,我搶著做家務,吸塵、洗碗,完了,把所有垃圾放在一起,準備拿出去倒掉,妹妹立刻制止我。她說,垃圾先要進行分類,市政府會在不同日子分類收集垃圾的,如果發現沒有將垃圾分類,他們有權拒絕收集。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沒有用的東西就是垃圾,沒有用的東西就應該放在垃圾箱裡。在加拿大第一次接受到的垃圾分類概念卻是:可回收的垃圾紙板、塑料、瓶子、報紙等;不可回收的垃圾廚房食物的殘渣,果皮、剩飯、爛菜葉子等;生活垃圾吸塵機倒出來的、洗手間衛生紙、房間裡垃圾桶等。妹妹仔細地告訴我垃圾的分類,不同垃圾放在不同裝置器具裡,放錯地方就是亂倒垃圾。

知道我們國內無垃圾分類的習慣,妹夫帶我到車庫,指著牆角幾個箱子告訴我:藍色的箱子用來裝紙類可回收物品,這是政府統一發的;易拉罐、裝塑料瓶等可以換錢,用紙箱盛放。然後,他又帶我到廚房,逐一指給我看,洗碗盤下面有個盛裝食物殘渣的垃圾桶;廚房角落裡的垃圾桶放其他生活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要用黑色垃圾袋紮緊綁好,再放入車庫旁政府派發的有蓋大垃圾桶裡。

剛開始一段時間,我不習慣,老是忘記準確的垃圾分類,好幾次被妹妹發現,她就糾正我,和我一起打開垃圾袋,將垃圾重新分類放好。

後來,我隨妹夫開車將可回收的垃圾拉到購物中心,那裡有個回收站,桶紙盒、鋁易拉罐、鐵易拉罐、有機玻璃、塑料、塑膠,一長排可回收垃圾分門別類,我們分別投放好,然後可以賺幾個小錢回來。

學校裡的每一個教室都配有三個垃圾桶:有機不可回收垃圾桶、無機不可回收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一次,一個和我一起讀書的留學生把一團草稿紙扔進垃圾箱,但他放錯了地方,老師毫不留情叫住他,讓他撿出那紙團,重新扔進正確的垃圾桶。

20多年過去了,加拿大垃圾分類又有什麼變化呢?不久前,一位住在溫哥華的朋友告訴我,她們那裡光是廚余垃圾都要再細分類擺放:有機的和無機的,果皮、果核一類要同骨頭、剩飯分開……據《溫哥華太陽報》報導:「到了明年年底,居住大溫地區的居民,將不能再把廚余當作垃圾置於垃圾桶棄掉。換言之,由蘋果核以至雞骨、麵包、蛋殼、咖啡渣、茶包及用來盛載薄餅的紙盒,居民都需要放進大型環保箱,而非垃圾桶。而且,收集垃圾次數將可能會由目前每週一次,改至每兩星期一次。」垃圾分類越細,不可回收的垃圾減少,收集垃圾的次數也減少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