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水下古瓷顯神彩(圖)


明清德化湯匙

南朝青釉缽,宋代青釉碗、青釉罐、莊邊盞、青釉瓜棱罐,元代青釉雙系罐,明代青花碗、德化湯匙,清代雲龍紋青花碗和清晚期青花碗,還有無法確定年代的青花健身球……這些宋、元、明、清時期的瓷器,曾隨著古船,在泉州港海域沉沒。隨著今年五月十八日泉州水下考古工作的啟動,在泉州港水域隱藏的歷史遺留物質和人文寶藏,陸續展現在世人面前。

考古專家開眼界

由國家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館及泉州市文保部門聯合進行的此次水下遺址調查,第一階段考察範圍北至泉州石獅市蚶江,南至晉江市東石鎮。調查期間漁民們向他們提供了不少出海捕撈時撈獲的水下遺物。這些出水遺物中,大多是碗、罐、壺、瓶等陶瓷生活用品,從宋代到民國的都有,幾乎都出自福建的民,其中不乏一兩個「滄海遺珠」,讓考古專家們開了眼界。

一個缺了一角的缽,非常不起眼,它用陶做成,碗口甚至有些高低不平,卻是調查隊走訪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出水物,大概是南朝時期出產的。

一個拳頭大的白色瓷器圓球,上面繪有青花,質地鮮亮,似為青花瓷。在一大堆「灰頭土臉」的殘缺出水物裡,特別耀眼。幾位調查隊員看了半天,無論從外形還是材質,都覺得特別新鮮。

在陸上走訪調查中,考古人員從漁民那裡瞭解到,確認有沉船疑點的海域曾出水不少宋、元、明、清、民國時期的外銷陶瓷器,諸如碗、罐、盤、壺和瓶等日用品,也有一些是南朝的。泉州水下考古陸地調查隊副隊長張紅興說︰「漁民也提供了一些五代的器物,但還不能確認是否來自沉船疑點的。」

見證古港歷史

「出水物密集地出現在同一個海域,並且年代接近」,可以證明有沉船疑點。張紅興認為,這片海域有大量出水物,從宋代到民國都有,證明這兒曾有一條比較繁忙的航線,從泉州灣帶著大量外銷東南亞商品的航船經常從此經過。

泉州港,古稱刺桐港,是我國古代一個重要港口。她興起於唐、盛於宋,宋末元初達到頂峰,是當時公認的「東方第一大港」。宋代的泉州海外交通,暢達東、西大洋彼岸。宋時泉州與世界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貿易,到了元代則發展到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可謂「往來互市,各從所欲」。

當時從這一海上通商門戶進口的商品主要是珠寶、香料和藥物,出口商品則以泉州名產刺桐綢緞、瓷器、茶葉和銅鐵器為主。

本文留言

作者蔣煌基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