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十萬年前的北斗七星刻入龜石?(組圖)

 

                         

                                      海城的石龜

                         

                                海城市析木鎮山上的神秘符號

石龜上的北斗七星不是杓子狀

十萬年前的北斗七星是什麼模樣?現在很多人根據天體運行規律,推測出了十萬年前的北斗七星與十萬年後的北斗七星排列分布,我們在網路上很容易就能找到這些對比圖。然而,除了運行規律外,還有什麼實際佐證嗎?

而今,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講,在遼寧海城,美麗的遼河流域,十萬年前矗立至今的山石上,鐫刻著遠古的神秘「天象圖」。

海城地方雖小,卻聲名遠播。大家所熟知的張作霖、尚可喜就是海城人;而明代的周顯,也就是那位傳說中與長平公主有淒美愛情的總兵,也是海城官宦人家出生。海城的名人以武人居多,這裡的水土似乎在歷史的長河中洗練出了勇猛與剛強,滋養著海城人的率直個性。可以說,海城的「勇武」早在十萬年前就寫進了靈魂裡。

十萬年前,海城的遠古人類,他們或者孤身一人、或者成群結隊,爬上高高的山崗,在堅硬的岩石上一點點鑿出了他們眼中的世界。記者一行人在鞍山一位民間考古狂人張駿偉的帶領下,一次次攀上山峰,直到親眼看到那些鑿刻的痕跡,才深深感到,遠古人類比我們想像得更頑強,也更有智慧。張駿偉相信,在遼寧的山山水水間,一定存在著無數遠古人類遺留下來的痕跡,這些痕跡定然會向現代的人們傳達著來自遠古的訊息。為此,數十年間,他走遍了鞍山、海城的角角落落。荒無人煙的大山、陰森可怕的墳崗,到處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腳步。他緊守著一念的執著,信念的力量使已步入老年的他眼中精光透然。

在鞍山考察的第二站是海城析木鎮。在張駿偉的帶領下,我們攀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來到了一處蜿蜒的小山上。山不險峻,但登上之後,周圍的一切景色都盡收眼底。這裡叫南山,似乎是視野的凝聚與擴散之地。山崗上白色的岩石廣佈,山脊向陽處有一塊栩栩如生的龜石。巨大的岩石「刻畫」出了大龜的模樣,巨石龜的腦袋傲然,正對著遠方一處石器時代聚落的遺址方向。龜脖頸處本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然而被人斜劈一下,立刻就成了龜頸的樣子。古人的智慧與審美在這裡表露無疑。

龜是黃帝部落的圖騰之一。龜在古人的心裏,意義非凡。而這裡的龜石也似乎昭示著,早在黃帝之前,人們已然將龜崇拜深深印在了心裏。不論是朝陽雲蒙山的石龜還是海城山脊上的巨石龜,都在向我們強調著什麼,讓我們總是在想,遠古的人類到底與龜有著什麼樣的不解之緣?

更令人驚奇的是龜身上、龜足四周平台上展現出的「神秘符號」。張駿偉用水將石面淋濕,石上立刻顯出了幾處梅花狀的符號。這些符號皆由很小的圓形小坑組成,每組中各個圓坑直徑相同、深淺相同。張駿偉指著龜頸下一組三角形的符號,說:「你們看見這組三角的符號了嗎?這就是十萬年前北斗七星的形狀。其中三個小坑組成了一條直線,代表了搖光、開陽、玉衡三顆星,而直線下方就是一個類似於三角的由四個小坑組成的符號,分別代表了天權、天璣、天璇、天樞四顆星。」

與網路上的北斗七星推斷圖相比,石龜上這些符號的形狀與十萬年前的北斗七星幾乎不差分毫。我們現在看到的北斗七星是一柄大杓的形狀,其中搖光與天樞星變動的位置最大,其餘幾星則變化較小。龜石上留下了十萬年前北斗七星的形狀,是不是昭示著,在這山石間留下印痕的人們,就是十萬年前的遠古人類?再有,燦燦銀河、茫茫星海,遠古人為什麼別的星不刻,單單刻上了北斗七星?

歷來,北斗七星總是被賦予各種各樣的寓意,其中尤以王權、巫權最為屬意。古書記載:「帝顓頊高陽氏,母曰女樞,見搖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己於幽房之宮,生顓頊於若水。」這句話最主要的意思就是說,顓頊大帝就是天上的搖光星下凡。古人研究天象,發現北斗七星中的天樞、天璇總是圍繞著北極星,北極星就如同被眾星環繞的明月,地位超然。遠古的人類,雖還未分化出最初的等級,但對天象的觀察卻精準而細緻。可見,古人敬天、畏天,其濫觴也得追溯到十幾萬年前了。

梅花狀的小坑究竟代表著什麼?

他們怕自己忘記數過的數字,於是先在石頭上鑿出一個坑,代表準備計數的記號,再在周圍鑿出六個小坑就代表「六」,鑿出七個小坑就代表數字「七」,以此類推。

在海城的大山上,還有很多鑿刻痕跡,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梅花狀的小坑。中間一個小坑,周圍幾個小坑像梅花花瓣一樣環繞四周,總體呈緊湊的圓形。根據考古人員的判斷,這些石坑絕不是自然力量形成的,而是人為的。

在析木鎮山上的巨龜背上,就有很多由這樣的石坑組成的神秘符號。張駿偉認為,這些符號與《河圖》、《洛書》有關。現有關於《河圖》、《洛書》的傳說中,佔主流一派認為「河出圖、洛出書」,也就是黃河中浮出龍馬,龍馬背著河圖,而洛水中現出大龜,龜背上馱著洛書,二者一起組成了現在人們熟知的《河圖》、《洛書》。海城山崗上的巨龜不但對應了這一傳說,並且《河圖》、《洛書》中出現的陰陽圓點,也與海城山石上的梅花斑點吻合,讓人吃驚而又感到神奇。

現在人們認為,《河圖》、《洛書》非常玄妙,其中的黑白點暗示著陰陽,我們現在玩的圍棋、麻將都由此化來。那麼,海城的梅花石坑是否也有深奧的寓意呢?仔細數數那些梅花小坑,我們卻發現了奇怪之處。這些小坑數量不一樣,有的一個小坑周圍圍著七八個小坑,有的則只圍著六個。張駿偉推測,遠古人類已經有了計數的辦法,這些梅花小坑其實是一種數字的記錄,遠古人類大腦不怎麼發達,他們怕自己忘記數過的數字,於是先在石頭上鑿出一個坑,代表準備計數的記號,再在周圍鑿出六個小坑就代表「六」,鑿出七個小坑就代表數字「七」,以此類推。遠古人類的計數方法很簡單,比如有的就刻痕計數,刻15道就代表15;有的則每每收穫一件獵物,就在繩子上打個結代表。而十萬年前的海城人,已經會用比較複雜的方法來計數,並且兼具美感與天地運行的規律,著實不易。

那麼,如果「石坑計數說」成立,那些遍佈於山石上的神秘符號,是否就是遠古的文字雛型呢?我們雖無法確證這一結論,然而,那些鑿痕卻告訴我們,遠古人類費盡力氣鑿刻出小坑,必然記載了他們生活的信息。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已然不能確切解讀了,如同幾萬年後的人們可能不會使用我們的手機一樣。

大石棚,非神功鬼巧不能為也

電影《魯班》展示了一種簡單易行卻又不乏智慧的做法——土堆亭。就是先把亭柱處堆上土,堆成一個土山,再把頂石順著土山的漫坡抬上去。

在海城龜石所在山巒的山腰處,也就是析木鎮姑嫂石村南山上,有一處古蹟名為「大石棚」,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棚由六塊巨大的花崗石板組成,銜接處嚴絲合縫。尤其是頂部的那塊石頭尤為巨大,長約6米,寬約5米,厚約0.5米,重達六十噸。石棚底部的那塊巨石有明顯的切割痕跡,想是為了切合周圍做牆壁用的三大一小四塊石板而「改造」的。

據當地人稱,這石棚原來在山下還有一個,人們稱之為姑嫂石。不過,山下的石棚已經沒有了蹤跡。

石棚這種建築在遼寧非常多,莊河、蓋州、岫岩等地均有分布。有些是一萬年前的,也有些是青銅器時代的。據專家推測,海城的大石棚屬青銅器時代。因為其遺址出土的大多為青銅時代的東西,另外,還有金屬工具加工過的石壁凹槽。

在遼河流域,還有不少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石棚,雖然保存沒有析木鎮石棚這樣完好,但仍能看出這些建築當年的奇偉。金人王寂曾在其遊記中描述過大石棚:「己酉游西山石室。上一石,縱橫可三長,厚二尺許,端平瑩滑,壯如棋局,其下壁立三石,高廣丈餘,深亦如之,無暇隙,亦無斧鑿痕,非神功鬼巧不能為也,土人謂之石棚。」他描繪的石棚與海城石棚差不多。

然而,這些石棚是怎樣建築的呢?那個時代的先民竟然已經有這等功力?真讓人不敢相信。

環顧海城大石棚四周,根本沒有現成的可使用的山石,而且山路陡峭,先民們究竟是從哪裡運來的石材?又是怎樣運上山的呢?按當地人的說法,先民們應該是在大雪封山的時候,利用積雪將石板拖上了山。然後,先挖坑,將底石填入,再將三面牆壁的巨石豎起來。最難做的是怎樣把巨大的頂石架上去,電影《魯班》展示了一種簡單易行卻又不乏智慧的做法——土堆亭。就是先把亭柱處堆上土,堆成一個土山,再把頂石順著土山的漫坡抬上去。張駿偉分析說,析木鎮大石棚很有可能就是用的這種方法。

先民費盡心力與體力建造這樣的「房間」做什麼用呢?有人推測,這是先民用作火葬的場所,他們堅信,靈魂會隨著青煙裊裊上升。在石棚裡壁上,確有很多奇怪的痕跡,漫延開來,看似與靈魂一說相稱。然而,石棚頂端卻沒有煙熏的痕跡,所以有人推測,可能這裡是部落首領死後的葬身之所。但又有人推測,這裡像牛河梁女神廟一樣,是先民們祭祀的場所。至今,眾說紛紜,尚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先民們如此辛苦地建造這樣的所在,一定不是為了簡單的目的。聯想起附近山上的石龜與符號,看看這石棚內壁上如星星點點的神秘符號,再看看石棚所處的位置——傲立天地間,一覽眾山小。它極有可能就是個萬眾景仰的所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