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界人士評丁關根的去世以及中國當前的形勢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長丁關根星期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西方主流通訊社說,丁關根是中共黨內的保守派人士。有中國問題評論家認為,特殊的人脈關係是丁關根獲得升遷的重要原因。這些評論家也對中共18大召開前中國的形勢作了分析。

新華社電訊稱星期天去世的丁關根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黨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卓越領導人」。

丁關根不是鄧小平時代中共最高層的核心人物,但是他比其他多數人都有更多接近鄧小平的機會。他所擔任過的職務,除鐵道部長而外,還有國台辦主任和中宣部長二職-- 這兩個職務歷來都是由最高層信得過的人擔任。

對於只有通過電視新聞報導瞭解國家領導人活動的普通人來說,丁關根給人的印象是一位頗為矜持的官員。中國事務評論家劉念春說,丁關根喜歡對普通人擺架子:

「像這樣的人喜歡對老百姓趾高氣揚,把誰都不放在眼裡。他在鄧小平面前絕對不會這樣,他要是這樣的話也上不去。」

許多人的印象是,丁關根是一位思想保守的人物。對此,劉念春表示,丁關根這樣的人正是核心領導層要物色的中宣部長人選:

「他們宣傳不能找到一個放心不下的人。一般保守派的人都是讓他們感到放心,不會出事的。他找一個把不住關的,不能按照以前的共產黨宣傳方式做的人,那肯定不放心。」

山東大學教授孫文廣說,丁關根得到破格升遷,看來與他得以接近鄧小平、萬里等中共元老有關:

「丁關根是個會奉迎一些領導像鄧小平、萬里,這樣就很快被提拔上來,他沒有什麼真實的本事。他能夠背靠大樹,他就能夠得到相識做官。」

兩位評論人士由丁關根的去世談到中共18大前的形勢。孫教授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遲緩反映出一些制度上的問題,而上層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並沒有推行政治改革的意圖: 

「我覺得經濟上是暴露了大量的問題。一個是GDP已經降到八以下,但是深層的問題可能要比這嚴重得很多,主要還是制度上的缺陷。中共經濟制度是以國有經濟為主,這個經濟是沒有旺盛的生命力了。因為我們都知道國營性企業掩蓋了腐敗,掩蓋著低效率。大量的腐敗造成了兩極分化,少數人掌握了大量的財富。多數人處於貧困的邊緣,減低生產就出現大量的失業,如果要刺激生產又會造成通貨膨脹。」

記者:「孫教授談到政治改革在18大之前還剩下大概二、三個月的時間,估計不會推出政改的重大措施,那麼在十八大期間和十八大以後,你估計中共會不會採取政治體制改革的舉措呀?」

孫教授:「從現在的形勢來看是看不出來。中共當今的上層是要維穩。什麼叫維穩呢?就是要維護他們的政治統制。」

劉念春也認為中國當局沒有推行政改的跡象,而經濟發展又遇到了瓶頸:

「這種情況下好像現在中共在政治上它不會改,像平反六四那只不過是放出了風,即便溫家寶有政改的意思,可是對中共權貴整體來說他們不願意改。經濟形勢好像又到了瓶頸到了瓶口了。因為國際形勢也沒復甦,而且也影響到國內,它好像是一個世界加工廠,所以國外的經濟不景氣,中國必然或遲或早地反映出來。中國的內需是民窮國富,那內需肯定上不去。」

美聯社援引中國評論人士的話說,「經濟的下滑、民眾的人權要求以及政改是中共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