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資本主義是市場、計畫經濟的混合體。其中不到一半的經濟由國家主導,其餘則為受市場驅動的私營經濟。除基礎設施等非貿易品外,中國的這兩大經濟部門均運作於世界經濟之中。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雖然存在著「國進民退」一說但中國的快速增長主要來自於私營經濟。今年年底即將上臺的新領導班子必須作出決定,是按照世界銀行在《2030年的中國》(China 2030)中的建議對國有經濟實施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還是向國有經濟中的既得利益低頭。他們的選擇將決定中國的長期增長前景。
在中國,計畫與市場之間的角力每天都在很多不同舞台上演。財政部與證監會在上市公司會計核算制度上的「小摩擦」就體現了市場與計畫以及私營經濟和國有經濟之間的明爭暗鬥。
相對世界其他各國,中國股市按理說應該漲勢如虹——中國儼然躲過了全球經濟衰退的最困難時期,擁有較低的赤字以及穩健的外匯儲備,應該是那些長線投資者的不二之選。更值得樂觀的是,有消息顯示中國正計畫開放股市——中國股市業已成為世界經濟舞台上的主角之一。上海證券交易所是目前世界上市值第五大的證券交易所。開放股票市場旨在消除面向國內投資者的A股(以本幣計價與買賣)和面向境外投資者的B股(以美元計價與買賣)之間的差異。在外國投資者即將大批湧入的情況下,中國股市理應上漲才對,但實際卻並非如此。為什麼呢?
高效的股票市場依賴於採用公認會計準則的獨立審計機構所提供的透明化信息。在這樣的金融市場上,投資者買賣股票所依據的是公共信息,人們默認這些信息是可靠且經過審核的。但不管上市地點是國內還是海外,中國企業的審計都處於世界上最不透明、問題最為嚴重之列。中國股票價格的大幅折讓是因為交易者缺乏他們認為準確且可靠的公司信息。
近來,中國公司的股價受到國內外一系列會計醜聞的震動:有的公司虛報實際並不存在的資產;大型供應商拒絕提供合同副本;大股東暗中剝奪小股東的表決權;雅虎的中國合作夥伴在未通知雅虎的情況下,將合資公司主要資產轉移至自己旗下的一家公司,以及雅虎隨後撤出中國。我們也知道控制中國最大企業的多為紅二代,他們聚斂了數額巨大的個人財富,而這一過程通常與公司利益背道而馳。投資者對中國股市保持懷疑態度也就不足為怪了。
更糟糕的是,今年5月,中國財政部指示「四大」審計機構進行轉制以納入更多中國本土的會計師作為合夥人,並限制在海外獲得會計師資格的合夥人所佔比例。今後,審計工作必須由中國審計師進行,而他們的資質充其量只能用「朦朧」二字來形容。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一直無法對向其註冊的100多家中國審計機構的工作成果放行審核。
即使是中國最好的會計師事務所,其經營也受到嚴重阻礙。他們時時都有著被指控泄露國家機密的危險,他們的審計有可能會曝光公司管理層與黨政官員之間的暗箱操作。在一個依賴關係契約運行的經濟體中,落實到合同上的內容少之又少,盡職調查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證券交易所,投資者會設法補足所缺少的東西。在缺乏可靠公開信息的情況下,做空交易者就會在利益驅動下用隱秘信息加以取代。做空者對自己懷疑提供虛假信息的公司進行深入挖掘。若發現負面信息,便在發布調查報告之前進行做空。這些交易者面臨著來自法律——乃至更糟糕的情況——來自政府當局的威脅,後者經常對這種「先做空後曝光」的做法尤為不悅。
依靠做空者來挖掘本應公開披露的信息,這是可靠公開審計的一個可悲替代物,但只要違抗傳統會計實踐的做法仍在持續,這實際上就是在不斷邀請賣空者前來挖掘信息。
中國目前的領導班子正在開放證券交易所,希望外國投資者的參與能抬高股價。股價上漲將使中國公司得以從中籌集資金而不是一味依賴銀行融資。如果要驅逐大型獨立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就不能指望自己的策略能夠成功。只要審計工作是由中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完成的,那麼投資者要麼會避而遠之,要麼將依賴做空者的調查報告作出決定。
可憐的是那些誠實的中國企業,對於如何將自身與害群之馬區分開來束手無策。與此同時,大多數考慮購買中國股票的投資者明白,自己其實是在「隔山買老牛」。很少有投資者會作出這樣的投資。
簡單的解決辦法——允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對在中國上市的公司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審計——遠非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它對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根本構成了挑戰,而它是一個由相互關聯的企業組成的叢林,在那其中腐敗滋生。而一旦開展真正的審計,就如同移開森林中的朽木,隱藏其下的各種陰暗生物將暴露在光天化日下並如鳥獸散。這就會對統治中國的精英階層的權威構成挑戰,而他們將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原題:靠命令還是靠市場?中國資本市場走到十字路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