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與《人民日報》「隔空交火」(組圖)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最近在出訪亞洲期間多次表達關於民主制度優越性的評論。雖然她並未點名批評中國,但中國官媒依然「對號入座」,併發起了反擊。

7月10日,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在對越南進行為期一天的短暫訪問期間表示,「民主自由應該讓位於經濟發展」並不正確,她認為兩者可以攜手並行。克林頓稱,如果越南希望繼續發展並轉型為創新性和創業型經濟體,「就必須為自由交換意見創造更多空間,加強法治並尊重所有勞工的普世權利 」。克林頓還批評了越南當局尤其是在打擊網路言論自由方面的做法。

而在此之前,克林頓就曾經在烏蘭巴托發表了有關於民主體制的言論,稱讚蒙古是「一種啟發和一種範式」,還提到了實行改革政策的緬甸政府。克林頓表示這些國家與有些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拒絕改革,終日限制民眾獲取創意和信息,因為民眾發表意見而將他們投入監獄,剝奪民眾選擇領導人的權利,治理國家不具備責任感,在國家經濟發展中腐敗並將利益佔為己有」。


東盟地區論壇會議現場

人民日報》:不要「民主說教」

克林頓的幾次講話均未直接點名中國,但中共喉舌《人民日報》依然感覺出了其中的「味道」。其下屬的「人民網」發表文章質疑克林頓「'繞行中國訪問'意欲何為?」,並稱克林頓說中國的「怪話」,是美國又一次施展「拉攏小國圍堵大國的伎倆」,「含沙射影」攻擊中國模式。

《人民日報》也就此發表評論,指責美國應「克制民主說教的衝動」。對於克林頓關於民主自由與經濟發展並行不悖的觀點,《人民日報》評論的回應是「亞洲的發展表明,亞洲人有能力解決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並且找到一條與西方不同、適合各自國情的政治制度構建的道路。」有些亞洲國家「照貓畫虎」照搬美國民主模式,造成「水土不服」,至今發展滯後。美國繼續這一政策,將導致其在亞洲「邊緣化」。


中國外長楊潔篪在金邊參與東盟地區論壇

外長會面「一團和氣」

儘管中國官媒與克林頓「隔空交火」用詞犀利,但週四(7月12日)克林頓與中國外長楊潔篪會晤依然是「一團和氣」。楊潔篪表示中美願意加強對話,拓展共同點。而克林頓則稱,包括災難救援、林業政策和災難監控方面的一些合作項目顯示,中國「可以也願意在亞洲地區進行合作」。

在本次會議上,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對於南海諸島的主權糾紛成為焦點。中國官媒認為美國插手南海事務旨在使南海問題「國際化」,從而實現「重返亞洲」遏制中國的目標,而克林頓則警告稱,南海衝突各方不應以強制施壓作為解決糾紛的手段。在2010年的東盟地區安全論壇上,希拉里·克林頓曾表示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事關美國「國家利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