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在為"地王"買單

前日,珠江新城的一地塊以13.22億元的天價再次刷新廣州"地王"價格,其成交金額折合樓面價達到約3.3萬元。表面上來看,這次開發商以170%的拍賣溢價一擲千金,頗有些"錢多人傻"的意味,不過仔細分析就知道,為這個"地王"埋單的又何止是開發商?從小而觀之,"地王"帶動了天河區和珠江新城一帶的租售價格,恐怕廣州的租客和買家已經要開始為其多付出不少的租金和樓款;從大而觀之,樓價的上漲必然會帶動物價上升,這意味著所有的人都會為這個"地王"而付出代價。

地王一出,首先反應最快的就是樓市中介。據筆者一個親戚所述,在"地王"成交的當天下午,就已經有中介打電話給附近的樓盤業主尋求賣盤或者放租。據說其開價比一個星期前高出了10%以上,而且聽語氣還頗有急迫的意味。如果假以時日,又焉知"地王"的影響不會擴散至珠江新城,天河區乃至於整個廣州?正所謂一人當道雞犬升天,"地王"的合同或許還沒有簽字呢,周邊的樓盤價格就已經對這個"利好"開始有所反映了。而那些潛在的"剛需"和租客們,顯然又要為買樓和租房再掏出不少的鈔票。

即便是不買房不租房的自有住戶,是不是就不用再花錢了呢?恐怕也不是。要知道,現在廣州的商店、餐廳和超市,大部分都是租來的場地。樓價如果上漲了,租金必然跟著漲。商家要賺錢,只能夠把租金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所以現在市中心吃一頓飯越來越貴,肉菜的價格上漲其實佔比很少,更多的是房租的成本體現。即便你不用買樓和租房,難道你就能夠永遠不出去外面買菜和吃飯嗎?所以,這部分人還是得多花錢。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一體化。很多人以為自己不炒樓,所以樓市的漲跌與自己無關,"地王"與否更加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可是這個社會經濟已經是發展到錯綜複雜的層次,所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中國還在搞市場經濟,就誰也跑不掉。千萬不要以為把頭埋在沙裡,市場就找不到你了。它一定會通過你與周邊環境產生關係的千絲萬縷,找到你,把你痛扁一頓,然後在你目瞪口呆中揚長而去。

所以到了最後,看似開發商花了大價錢去買樓,做了冤大頭。但實際效果是,也許開發商還沒有交訂金給政府呢,全市人民就要先在房租、首付和日常開銷上多掏一筆錢,為這個"地王"買單了。你說,這究竟是誰更冤呢?

本文留言

作者張慧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