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被遺忘的角落:中國山城「貧民窟」(組圖)

 2012-06-21 23:2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十八梯棚戶區,外人眼中的重慶「貧民窟」,距離解放碑商業區僅一街之隔。從重慶「母城」到城市「毒瘤」,十八梯被重慶速度遠遠拋在後面。2010年,十八梯拆遷改造工程啟動,攝影師王遠凌深入十八梯,記 錄下這些城市底層居民的面孔。

王安茶,46歲,茶館老闆。1984年,茶館開業,老闆是王安茶的母親。如今,王安茶便成了老闆。20多年間,茶錢從最初的1分2分漲到了1塊5毛,茶客卻還是來來去去的這些老顧客,就連茶具茶杯也都基本沒換過。

任毅,地鐵公司輕軌項目水電工。任毅不想住工棚,想有個相對私密的空間,於是在十八梯的一間旅館住下了,5元錢一天。任毅習慣穿著乾淨的工作服和皮鞋,他 覺得自己比那些穿破舊解放鞋的人看上去要體面。在十八梯,小旅館多多如牛毛,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價格不等,但不會超過十元一晚。

王小梅,24歲,民營服裝廠女工。王小梅在這個服裝廠工作了快5年,如今已是4歲孩子的母親。十八梯即將拆遷,服裝廠還沒找到新廠房,暫時停產了。王小梅面臨著「半失業」的狀態,每天只能在無所事事中等待著。

唐立中(男),重慶人;唐冶香(女),廣西人。兩人在廣東打工認識後,放棄了在廣東相對優厚的待遇,回到重慶發展。2010年7月30日,他們舉行了婚 禮,新房是臨時找的平房。儘管婚禮在十八梯舉行,但小兩口稱,這僅僅是為了圓一個父母們「在老家辦婚禮」的夢,等有錢了,他們會搬到條件更好的新房裡生 活。

何文林,64歲,低保戶,與弟弟一起住在十八梯的公房中。雖然有老婆孩子,但基本上都沒有跟他住在一起。由於房屋位置造成的常年潮濕,與大部分上年紀的居民一樣,何文林患有嚴重的風濕。因此,何文林每天只能坐在家裡,保持著一個固定的姿勢。

陳素華,101歲,在十八梯居住超過70年,是改造片區裡唯一的百歲老人。老人身體一直很好,但一次起身上廁所的時候摔傷了。傷病之後,老人每天只能坐在籐椅上,一動不動。

周雲舫,男,91歲,原五金公司職工;張君香,女,71歲,原街道會計。老兩口50年代起就住在十八梯商業局(現商社電器)職工宿舍。老兩口稱,這幢樓剛修好的時候非常漂亮,如今卻變得十分殘舊。近幾年,隨著原住民逐漸搬走,租賃戶增加,除了老兩口外,已沒人再關心這樓。

李奇志,54歲,重慶墊江人。李草藥在十八梯開草藥館已有9年,開出了名氣,所以人們都叫他「李草藥」。他性格內向,每天除了看病就是看醫書。草藥館能順利經營,一方面靠他的醫術,更多還是靠他老婆。

何紹章,81歲,還俗方丈,常年住在「圓門山莊」旅館。1948年到1989年,何紹章在峨眉山當僧人,一直做到了該廟住持方丈。60歲那年,親人變故, 他決定還俗下山。何紹章來到十八梯,住在臨時的旅館裡,後來乾脆在旅館外搭了個小窩棚,3塊錢一天,也算安了家。但對於喜歡四處喝茶訪友的他來說,這不過 是個睡覺的地方。

来源:大洋綜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