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知青》罔顧民意

電視劇《知青》自CCTV–1開播以來,遭到其有史以來最大的差評。儘管中共喉舌新華網、新浪網等主頁編輯們仍在吹捧(畢竟是喉舌),但仍掩蓋不了如潮的差評。這種差評不僅來自自由派網站,也來自喉舌網的獨立人士。

新浪網的五毛主編們吹捧道:「開播當日,《知青》的收視名列各大電視臺之首」,這也許是事實,但「足見其對觀眾強烈的吸引力」就是胡說八道了。中共建政後一直把持媒體,民眾有選擇權嗎?「對觀眾強烈的吸引力」能強大到毛時代的八個「樣板戲」嗎?

更何況都是哪些人在看,以什麼心情去看。可以猜測到,70後,80後乃至90後,報以好奇心偶爾看一兩眼或一兩集,發現問題,做出差評。也有些和筆者一樣戴著口罩去看他們「胡說些什麼」,真正能耐著性子一直看下去的只有毛左和當年知青了。

當年知青也分作兩部分,被洗腦的至今不能自拔者,符合中國人愛面子的最大特點。當年誓言「立志扎根農村一輩子」的知青,進了「廣闊天地」方知鍋是鐵打的,但命運已由不得他們了。眼巴巴地看著革委會幹部、軍代表等子女一個個「抽上去」,社隊幹部擠佔知青名額入城,只有哀鳴「青春無悔」了。

人家梁曉聲「下鄉鍍金」幾年後,上工農兵大學,進電影製片廠,當大作家,獲大獎,浪漫無比。如今人家梁曉聲又是「抄寫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百位作家」之一,稿酬每個字10元錢,真正青春無悔。你扎根農村半輩子,剛抽上來沒多久就下崗了,也「青春無悔」,所謂何事?當年追隨「偉大領袖」,打倒劉少奇,做了替罪羊,那不是你們的錯,年少無知嘛。荒廢了學業,返城後年齡偏高,沒有一技之長,不能謀得一份合適的職業,又沒有好的下崗待遇或退休安排,淪為社會最底層,更不是你們的錯。

錯在不能面對歷史事實,不能反思原因,怨自己父母不是高官,怨他們沒有「門路」。錯在被人賣了,還幫助數錢,還自我麻痺「青春無悔」。錯在不能向自己的兒女講述自己真實經歷,不能教育他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錯在比毛時代有更多的言論自由,卻不敢對迫害自己的人或繼承者說「不」。

另一部分知青早就翻然醒悟,看破中共的殘暴和偽善面目。「拿起筆,做刀槍(文革時造反派的名言)」,現身說法,口誅筆伐毛賊東及其幫凶和毛政治遺產繼承者的利益集團。

這部分既得利益者,在毛死後的宮廷政變之後,和「改革開放」之初尚能批判文革,廢除上山下鄉制度。但在當今世界民主大潮雄魚澎湃,席捲亞非的今天,前有薄熙來以「唱紅」的方式為文革招魂。現有,餘下的太子黨公然為文革的一部分「上山下鄉運動」塗脂抹粉,大唱讚歌,妄圖以自己毛時代的經歷和現在的地位來證明毛的正確性,藉以暗示自己繼承人的合法性。罔顧如潮的差評,繼續洗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伸張正義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