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可能:中國政局面臨動盪不安

中國政局的動盪不安」是費加羅報思潮與政見欄發表的一篇文章的大標題,譯自英文的動盪不安的中國政局一文署名新德里政治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員教授梵天切拉尼,切拉尼設想五種可能性質的中國考慮:一,重新平衡問題;二,內部爆炸問題;三,有領導的改革;四,大踏步後退,五,就是軍隊掌握大權。

新德里政治中心研究員切拉尼的文章指出,如果根據清除薄熙來事件以及省一級退休老幹部發出要求將薄熙來開除出中央政治局的公開唿吁來判斷,中國正處在一個歷史的轉折關頭,中國的前景彷彿並非板上釘釘地那麼肯定。

中國正在進行的權力鬥爭或者官方數據所顯示的農民抗議示威數字與國民總產值上升相輔相成。其實,薄熙來倒臺無非是中南海內部鬥爭的一個事例,然而,薄熙來事件卻導致推遲中共第十八屆黨代會舉行的日期,眾所周知,在今秋的中共黨代會上,中國新的國家主席和總理將得到任命。

新德里亞洲研究所戰略研究員認為,中國的「黨」先因薄熙來在重慶的事跡將其捧上了天,現在又突然詆毀薄熙來,因此,中國的「黨」助長了民眾的某種玩世不恭,也從而揭示了現政權意識形態的弱點。

中國為了保持世界舞台上的份量則應該避免政治硬著陸,因此有五種不同的可能性值得中國考慮。

第一種是重新平衡問題,中共需要保護其合法性,保護其對軍隊的控制,達到將遏制民眾的反對聲音,或者最終達到「維持現狀」,但是鑒於中共黨內分歧深重與民眾的不滿高漲使維持現狀的可能性最低。

第二種是內部爆炸問題,政治解體,經濟崩潰與社會混亂的可能性也不會更大,政府處心積慮的是維穩,中國維穩經費之多表明中國國內鎮壓的規模之大,中國必須控制住佔百分之六十的領土上居住的少數民族。從而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突尼西亞一個人自焚就足以引發了阿拉伯之春,而三十幾個藏人自焚卻沒引發一個民眾運動的原因。

前蘇聯之所以分崩離析,原因就是黨中有國,國中有黨。

第三種是有步驟的改革,政治逐漸演變的進程應該根據中國總理溫家寶不進行迫在眉睫的改革,中國將面對混亂和非穩定的增長的精神逐步設立,中國可以效仿其鄰國緬甸的改革之路嗎?

在中國掌權的第三代政治領導人作為國家共產黨革命的政治繼承人,大概有一個強烈的譜系,但是這個譜系既令他們害怕又使他們有其侷限性,墜入中國政治文化陷阱的人根本不是什麼政治改革者。

第四,大踏步倒退,就是當政權尋求在內外都取締持不同政見派之際出現了新的「文化革命」。像達賴喇嘛所說,在政權內部,仍然還有許多崇拜槍桿子的人,中國政治體系的組成就是強人勇往直前。

第五種,最後一種,也是非常糟糕的一種就是軍隊掌握所有大權,掌控從屬於軍隊的政治領導人。而民事證券因此而被稀釋,軍隊利用自從1990年以來越來越高的軍費,中國的「黨」也結束了只服從於一個領導人的剛鐵紀律,而從屬於軍隊來保障其政治的合法性和保障國內秩序。

政治份量日以強大的中國軍隊在劍拔弩張的權力鬥爭當中非常明顯,某些軍隊將軍捲入影響外交戰略的戰略問題。外交部就是就是中國政府的弱點,經常不能否認,或乾脆被安全部門全然不顧。

總之,中國國內政治對其國外政策形成壓力,越是平民政權軟弱,中國就越是傾向於忘記鄧小平「韜光養晦」的諄諄教導,最近,中國反而更加狂妄自大,其實不論是那種可能性成為事實,中國都很難有一個既恰到好處又穩定的外交政策。

以上是費加羅思潮與政見專欄刊登的「中國政局的動盪不安」一文的摘要,此外,令人擔心的西班牙經濟局勢和法國國內政治爭議佔據今天法國各大全國性報紙頭版頭條位置:西班牙財政大臣指出西班牙從此已無法從債務市場借債,「世界報」說,西班牙及其銀行危急的局勢令歐洲處心積慮;馬德里受到銀行系統下滑扼制而要求歐洲伸出援助之手,「解放報」直截了當地為西班牙唿救;西班牙在現有的利率水平之上銀行無法再進一步資本化,「回聲報」宣布西班牙唿吁歐洲挽救西班牙銀行。

剛卸任的法國總理費庸抱怨法國社會黨人低估局勢的嚴重性,費庸在「費加羅」今天發表的一則專訪記中譴責法國新總統奧朗德執行的政策後患無窮;奧朗德總統在競選中宣布的六十歲退休的主張實際上只涉及到一小部分人,「今日法國」關注六十歲退休到底涉及到哪些人;法國政府將就促進老青皆宜的就業計畫努力,「十字架」報疑問道,老青兩代人之間的合同是否真實問題的出路;法國立法選舉在即,「人道報」認為人民可以說了算,而且在立法選舉當中,以期都要依靠左派陣營在選舉中的份量。

有刪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